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宋倩娜;梅超;霍利光;王慧杰;冯瑞云;

    以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无菌试管苗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时间、植物激素的种类及配比、筛选剂浓度和抗生素的种类及浓度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品种‘并薯6号’的愈伤再生转化体系。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为2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出苗率及转化频率最高。最适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5 mg/L 2,4-二氯苯酚代乙酚(2,4-D)+0.4 mg/L激动素(KT),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86.7%,愈伤组织形态较紧密,为深绿色,茎段两端膨大呈哑铃状,表面的白色须状物和毛状根较少。最适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配方为MS+1 mg/L 6-苄氨基嘌呤(6-BA)+1 mg/L赤霉素(GA_3)+1 mg/L玉米素(ZT),幼苗比较粗壮,长势良好。最适的植株再生及生根筛选剂为10 mg/L的潮霉素(Hygromycin B,Hyg),转化频率较高,为20.3%。农杆菌抑制剂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的特美汀(Timentin,TMT),且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阶段都需要加入TMT。综上所述,通过对农杆菌介导的愈伤再生转化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并薯6号’的遗传转化体系,为马铃薯分子育种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2021年05期 v.35;No.181 38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6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马铃薯抗病增产优质中早熟新品种筛选试验

    颉炜清;孙小花;方彦杰;王鹏;李芳弟;杨晨;窦俊焕;罗照霞;赵中梁;宋怡;郭天顺;吕汰;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灌溉区种植的中早熟抗病增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以‘克新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商品性、产量等综合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希森6号’‘荷兰15号’‘冀张薯12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块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增产增效明显;商品薯率分别为92.51%、93.20%、92.64%,产量分别为54 540,53 280和48 767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22.32%、19.50%、9.37%,分别增收12 377.60,11 099.20和3 835.20元/hm~2,可考虑作为川水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中早熟优势品种。

    2021年05期 v.35;No.181 397-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苗源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

    杨雯婷;崔阔澍;唐铭霞;胡建军;何卫;唐梦雪;王克秀;

    为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结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展了苗源及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影响研究。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4次重复,苗源为主区,栽培密度为副区,供试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设置组培苗和水培苗2个苗源,200,400,600和800株/m~24个栽培密度。结果表明,苗源对匍匐茎长度和叶面积以外的其他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密度仅对根长、匍匐茎数量、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影响,根长具有显著两因素互作效应。同一密度下,水培苗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600株/m~2除外)高于组培苗。在主因素组培苗和水培苗中,密度200株/m~2单株结薯数和结薯产量均显著高于3个高密度处理,随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结薯数和产量增幅下降,组培苗和水培苗均在200~400株/m~2单位面积结薯数和产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和46.0%,25.3%和20.1%,组培苗在600~800株/m~2,水培苗在400~600株/m~2时增幅大幅下降,平均单薯重也随之降低。苗源类型和栽培密度均能显著影响原原种结薯数、产量和单薯重,在保证单薯重基础上,获得较多的单位面积原原种结薯数更有意义。组培苗在密度为600株/m~2处理,水培苗在密度为400株/m~2处理,既可以确保适当的单薯重,又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结薯数。因此,从原原种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考虑,组培苗栽培密度600株/m~2,水培苗400株/m~2可以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

    2021年05期 v.35;No.181 406-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昌黎县两膜种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贾明飞;樊建英;李东玉;相丛超;封志明;胡金雪;张淑青;

    为了促进河北省二季作区优势产区秦皇岛市昌黎县马铃薯两膜种植高效发展,于2020和2021年在昌黎县进行了两膜种植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中薯5号’为对照,对9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块茎性状、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希森6号’为适宜昌黎县两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其生育期符合当地栽培周期,薯块性状、生长情况及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较抗早疫病和疮痂病,产量优于对照品种‘中薯5号’,两年产量分别为57 456和56 952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0.66%和15.47%。该品种可作为适宜两膜种植品种在昌黎县进行推广示范。

    2021年05期 v.35;No.181 414-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广适应性马铃薯鲜食品种‘云薯902’

    隋启君;徐宁生;包丽仙;李燕山;尹自有;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云薯902’近年来在内蒙古、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试种,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略高于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但是品质优于‘费乌瑞它’,耐肥性较好。‘云薯902’适宜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建议种植时,施足基肥,以取得良好的种植效益。

    2021年05期 v.35;No.181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土壤肥料

  • 不同基因型马铃薯钾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

    罗兰;邓振鹏;吕长文;

    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钾肥施用量对于马铃薯产量具有较大影响,钾高效品种的利用不仅可减少钾肥的用量,还可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此,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低钾水平(75 kg/hm~2)和高钾水平(300 kg/hm~2),选用20份西南地区代表性马铃薯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开展了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研究,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在两个钾素水平下钾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相关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钾素吸收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钾水平下与块茎含钾量呈显著正相关;钾素利用效率在低钾水平下与植株含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_(K75)=-0.523~(**));基于钾素营养效率可将20个马铃薯品种分为4类,其中双高效型代表性品种(系)有‘黔芋6号’和‘378711.7’,双低效型有‘08CA0710’和‘09307-830’,高钾高效型有‘米拉’‘中薯19’,低钾高效型有‘华渝5号‘’郑薯5号’。两钾素水平下的单株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作为评价钾素利用效率的首选指标。

    2021年05期 v.35;No.181 424-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 ]

病虫防治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

    郭梅;杨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毛彦芝;王玲;李学敏;李学峰;刘雅萍;刁琢;闵凡祥;

    为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线粒体DNA单倍型组成和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2015~2020年采自黑龙江省7个马铃薯种植区的193份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及频率分布。结果表明,IIa单倍型为优势线粒体DNA单倍型,占比89.12%,Ia和Ib两种单倍型也均有发现,分别占比9.84%和1.04%,所有样品中未发现IIb单倍型。与前人研究相比较,黑龙江省线粒体DNA单倍型存在动态变化,因此,加强对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监测,对更好地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5期 v.35;No.181 43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分离鉴定与化学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贺英;霍治军;艾海舰;王梅;霍彦波;王倩茹;

    马铃薯早疫病在榆林市发生普遍,生产中长期使用固定几种农药,使得病原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变差。为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马铃薯早疫病病原,通过柯赫法则确定病原,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9种杀菌剂毒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氟菌·霜霉威(SC)> 72%霜脲·锰锌(WP)> 69%烯酰·锰锌(WP)> 75%代森锰锌(WG)> 70%丙森锌(WP);噁酮·氟噻唑(SC)、异菌·氟啶胺(SC)、苯甲·百菌清(SC)、烯酰·吡唑酯(WG)和氟菌·霜霉威(SC)的EC_(50)值分别为3.601,7.493,21.113,27.555和51.874μg/mL,EC_(95)值分别为124.987,489.168,1 338.277,3 011.257和2 325.134μg/mL,表明以上5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可供进一步田间试验施用;70%丙森锌(WP)和75%代森锰锌(WG)对A. alternata室内抑菌效率较差,EC_(50)值分别为3 969.600和1 525.580μg/mL,可见A. alternata已对这2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研究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防治筛选低毒高效药剂奠定基础。

    2021年05期 v.35;No.181 438-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马铃薯主要真菌病害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田甲佳;刘良燕;

    马铃薯是继小麦、稻谷和玉米后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扩大马铃薯种植范围是新时期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新途径。但是,在马铃薯种植生长过程中,会遇到真菌病害,一旦被感染,危害极其严重。文章主要对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枯萎病四种真菌病害进行综述,描述了其主要危害和症状,阐述了致病菌,总结了化学、生物等防治方法,最后对此研究做出展望。

    2021年05期 v.35;No.181 44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马铃薯耐盐碱研究进展

    杨新月;闫梦;张剑峰;赵朋;董道峰;李旭刚;

    全球盐碱地面积的增加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属于中等耐盐性作物,盐碱胁迫严重抑制马铃薯的产量,因此提高马铃薯耐盐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盐碱胁迫对马铃薯发育及生理的影响、马铃薯耐盐碱能力提高途径及其展望3个方面对马铃薯耐盐碱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当前已知的马铃薯耐盐碱机制,为马铃薯耐盐碱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育种思路。

    2021年05期 v.35;No.181 456-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6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研究进展

    乔冰洁;杨小华;吴静;徐宝连;

    间作是中国常见的栽培模式,可高效利用水肥光热及土地资源,促进植物养分利用优势的形成,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中国各地形成多种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发现间作模式较单作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减轻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率。分析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发现间作模式可促进马铃薯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质量。但目前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较玉米处于竞争弱势地位。未来发展中,应采用多点试验、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适合间作系统的马铃薯品种和马铃薯机械。

    2021年05期 v.35;No.181 463-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1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氮肥效率的评价及其在马铃薯上的研究进展

    刘紫佳;于静;樊明寿;贾立国;

    氮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氮肥的施用直接影响到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和品质。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就氮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行归纳,在对马铃薯氮素需求基础上,综述了马铃薯氮素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以期为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马铃薯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2021年05期 v.35;No.181 469-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 ]
  • 马铃薯微型薯基质栽培研究进展

    高龙梅;杨小丽;吴明阳;李益;赵思毅;高川;刘小英;

    文章比较了不同基质配比、水肥用量、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以及现有几种基质存在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椰糠综合性质较好,已被广泛应用于微型薯基质栽培中。在实际生产中本着经济高产的原则进行基质选择,采用适宜密度,并结合水肥调控以及病害防控等来提高微型薯产量。寻找潜在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的基质进行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既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也是提质增效的重要保证。

    2021年05期 v.35;No.181 47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品种介绍

  • 马铃薯新品种‘沿薯801’的选育

    金学勇;朴金波;张宝林;王运梅;关瑶;张欣秋;康哲秀;许震宇;

    马铃薯新品种‘沿薯801’是吉林省旺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延薯4号’为母本,‘延薯5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的鲜食型品种。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220025。该品种生育期94 d左右,株高74 cm,茎绿带褐色,叶绿色,花冠白色,花繁茂,天然不结实。块茎大而整齐,圆形,黄皮黄肉,麻皮,芽眼浅。干物质含量21.12%,淀粉含量16.01%,粗蛋白含量2.09%,鲜薯维生素C含量197.81 mg/kg,还原糖含量0.03%。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中抗马铃薯晚疫病。2017~2018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2 578 kg/667m~2,较对照‘克新13号’增产14.80%。该品种适宜在北方一季作生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区种植。

    2021年05期 v.35;No.181 479-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书讯

    <正>现有《中国马铃薯》杂志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和2020年精装合订本,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2011年《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2年《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13年《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4年《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2015年《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6年《马铃薯产业与中国式主食》,2017年《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2018年《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2019年《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20年《马铃薯产业与美丽乡村》和2021年《马铃薯产业与绿色发展》,每本定价100元。有需要的读者,可与《中国马铃薯》编辑部联系。

    2021年05期 v.35;No.181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庆金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正>大庆金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15日,是一家以农业科技开发、农业机械设备、化肥研发与销售、农业技术推广及技术咨询为经营项目的民营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大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质量和诚信求生存,以科技创新求发展,以广交天下朋友为理念,以农民增收为己任,始终以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市场需求为导向,

    2021年05期 v.35;No.181 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格瑞得集团简介

    <正>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股份制民营企业,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2000万元,固定资产2.57亿元,公司总部设在内蒙古太仆寺旗高新技术园区,下设六个分公司、一个研究所和一所学校。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年种植马铃薯种薯超过20000亩,年生产脱毒苗超过5000万株,生产微型薯超过10000万粒。年生产优质脱毒种薯超过70000吨,实现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全产业链。作为马铃薯种业的专业公司,我们引进欧美种薯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模式,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的生产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端的种薯。

    2021年05期 v.35;No.181 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马铃薯》杂志约稿函

    <正>《中国马铃薯》杂志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业科技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2-3635,国内刊号:CN 23-1477/S,邮发代号:14-167,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我国马铃薯产业为办刊宗旨,积极报道国内外有关马铃薯的学术研究、科研动态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最新消息。该刊由东北农业大学主管,由东北农业大学主办。《中国马铃薯》(原名《马铃薯杂志》)创刊于1987年。2000年经申请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更名为《中国马铃薯》,同年改为大16开本,并增加彩色广告。2001年《中国马铃薯》经报黑龙江省科委及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将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

    2021年05期 v.35;No.181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