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马铃薯高世代无性系铁含量的稳定性及广义遗传力估算

    李辉;张伟;白雅梅;宋志军;吕文河;

    人体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元素含量最多,且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如果能通过遗传改良提高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将对人类健康大有帮助。试验目的是分析利用国外种质资源杂交选育的高世代马铃薯材料铁含量,评价铁含量的稳定性,并估算铁含量的广义遗传力。2017和2018年,把19份马铃薯高世代材料和2份对照品种(‘夏坡蒂’和‘克新13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在哈尔滨市和克山县。收获后,分析块茎内铁含量。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铁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61.22~101.81μg/g DW。马铃薯块茎铁含量存在品种(系)×环境交互作用,但依然可以选出铁含量高且表现稳定的高世代无性系。马铃薯铁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估值为0.61,与零差异显著。采用杂交选育出富铁的马铃薯新品种是可行的。

    2021年01期 v.35;No.17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华薯和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晚疫病抗病基因及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检测

    聂佳惠;李红军;宋威武;吴承金;宋波涛;田振东;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鄂薯、华恩和华薯系列部分马铃薯品种含有R3a、R3b基因,鄂薯和华恩系列含有R8基因。总体上R8标记与抗性存在正向关联。部分马铃薯品种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已报道与田间抗性有关的SNP位点,但品种晚疫病抗性表现与SNP位点分布无明显关联。

    2021年01期 v.35;No.177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攀枝花市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孙强;白建明;李再胜;蒋加奇;补雪梅;

    为筛选适宜攀枝花市高寒冷凉地区适宜发展的较优马铃薯品种(系),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试验测定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块茎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新品系‘S04-921’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产量34 536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10 074 kg/hm~2,增幅41.18%。‘云薯304’产量27 085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2 623 kg/hm~2,增幅为10.72%,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是一个鲜食和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

    2021年01期 v.35;No.17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栽培生理

  • 滴灌田‘大西洋’马铃薯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效益影响

    张宇新;王鹏程;张春雨;金光辉;

    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马铃薯加工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试图找出合适的种植密度。5 100株/667m~2处理马铃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最高为106.57和156.58 kg/36m~2,此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达到最小,为1.47。5 100株/667m~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2 710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为3 504元/667m~2。5 400和4 800株/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第二与第三,分别为2 418和2 277 kg/667m~2,此时经济效益分别为3 033与2 888元/667m~2。5 100株/667m~2处理干物质与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0.41%和14.61%。研究表明,当地‘大西洋’的种植密度以5 100株/667m~2为宜。

    2021年01期 v.35;No.177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 ]

土壤肥料

  • 减量配施腐植酸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的影响

    韩亚楠;高中强;杨元军;郭新送;郝国芳;李炜蔷;刘国琴;丁习武;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确定减量配施腐植酸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连作区,3种肥料减施30%后,马铃薯产量均较其常量施肥处理有所提高,其中以腐植酸复合肥减量处理及腐植酸控释氮肥减量处理效果最好,减施期2~3年效果较佳。同时,腐植酸复合肥和腐植酸控释肥的处理较常用复合肥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3.52%~13.27%;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肥料减量30%及添加腐植酸成分后,土壤EC值显著下降,添加腐植酸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明显升高,从土壤理化性质层面进一步解释了马铃薯增产的原因。综合评价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适当降低化肥用量,推荐减量施肥30%左右,减施2~3年,可使用腐植酸类肥料替代普通化肥。

    2021年01期 v.35;No.17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的防效

    雷玉明;吕彪;鄂利锋;赵文勤;赵文明;陈晓燕;刘晓燕;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1年01期 v.35;No.177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病虫防治

  • 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最低有效防控剂量的研究

    张建平;张福金;王振;哈斯;张欣昕;

    由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olani(Ell. et Mart.)Jones et Grout.]引致的马铃薯早疫病是世界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喷施杀菌剂是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常用手段。为探索减少杀菌剂嘧菌酯施用剂量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2018~2019年进行了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最低有效防控剂量的田间试验。试验在3个地理区域(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临汾市蒲县、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完成,分别代表了不同气候、栽培和耕作特点。每个地点的2次施药分别在7月末和8月初进行,间隔7~10 d。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剂量112.5 g/hm~2处理,在第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达80%以上,此施药量为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最低有效防控剂量,比该农药登记推荐剂量(有效剂量150.0~187.5 g/hm~2)减少用药25.00%~40.00%。研究结果可指导马铃薯早疫病防治农药减施和精准施药。

    2021年01期 v.35;No.177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马铃薯病毒外壳蛋白融合基因转化马铃薯及其抗病性分析

    胡新元;贾小霞;刘石;陈晓艳;黄伟;齐恩芳;

    将多种病毒的有效核酸片断拼接成融合基因转入马铃薯可获得多抗马铃薯材料。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并经常混合感染的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和马铃薯S病毒(PVS),开展了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兼抗4种马铃薯病毒转基因马铃薯材料的研究。试验在前期获得含4种马铃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片段的质粒p ART27-XSYV-rh的基础上,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陇薯3号’,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4价融合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qRT-PCR分析表明,该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能正常表达。3株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株对4种病毒同时具有抗性;1株对PLRV侵染表现阳性,对另外3种病毒同时具有抗性。

    2021年01期 v.35;No.17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温度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研究进展

    刘菊;金黎平;徐建飞;

    块茎是马铃薯的商品和营养繁殖器官,而温度是影响块茎形成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针对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诱导和起始、膨大和成熟生长发育阶段表型变化的影响,对光合特性、源库平衡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变化影响,对调控块茎形成的光周期、植物激素、sRNA和糖类物质通路的影响,以及马铃薯耐热性评价和遗传改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了解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温度调控机理和培育耐热马铃薯品种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35;No.177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马铃薯响应磷胁迫机制及磷高效利用育种

    王一凡;杨江伟;唐勋;晋昕;张宁;司怀军;

    无机磷是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广泛参与了遗传物质和生物膜的构成、能量转化以及代谢调控等过程,对马铃薯茎叶生长和块茎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的磷含量会明显影响马铃薯的发育,且在不同遗传特性的马铃薯品种间存在磷效率差异。为了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磷肥在马铃薯种植业中被大量使用。然而,磷肥的过量使用已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随着中国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因此,充分利用马铃薯自身遗传特性来提高无机磷的利用率,是保持块茎产量、节约种植成本和降低环境影响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马铃薯磷酸盐转运机制和响应磷胁迫生长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深入研究马铃薯无机磷转运机制和培育磷高效利用品种提供科学的指导策略。

    2021年01期 v.35;No.17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马铃薯A病毒的研究进展

    魏旭言;白艳菊;张威;高艳玲;徐丽萍;罗秋香;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作为主要病毒之一,对马铃薯种薯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PVA的研究已从传统生物学研究转向了基因组的研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在基因组复制、蛋白加工和系统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PV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面,而蛋白功能的研究较少且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内PVA发病率的升高和马铃薯产业需要,深入了解PVA基因组蛋白的功能及挖掘抗性基因资源、拓宽遗传背景对于揭示PVA致病机制、寻找抗病途径、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1期 v.35;No.17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产业开发

  • 中国马铃薯种植业现状与展望

    徐宁;张洪亮;张荣华;许亚坤;

    通过对近20年(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种植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了4个生态区域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变化情况及中国马铃薯种植业在国际中的地位。2017年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球的29.88%,总产占25.26%,单产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5.50%。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亚洲占比,多数年份在50%~60%浮动,占世界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61年的不足10%,增加到2017年的30%和25%。单产水平波动中上升,与亚洲和世界差距缩小。在中国,马铃薯占粮食产量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常年保持在3%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则在4%~5%浮动。西南混作区和北方一作区为中国马铃薯重要产区,播种面积接近全国的90%,总产量接近全国产量的85%,播种面积上西南混作区高于北方一作区,总产数据2个区域间差异不大。单产方面,中原二作区最高,其他3个区域水平相当。现今,中国马铃薯种植业存在单产水平低、种植比例小和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未来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会继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所占比例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品质提升将成为马铃薯产业未来第一要素,单产受其影响,增长速度将会减缓。

    2021年01期 v.35;No.177 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1K]
    [下载次数:1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5 ]

  • 2017年各地区马铃薯(折粮)播种面积和产量

    <正>~~

    2021年01期 v.35;No.17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马铃薯》杂志约稿函

    <正>《中国马铃薯》杂志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业科技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2-3635,国内刊号:CN 23-1477/S,邮发代号:14-167,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我国马铃薯产业为办刊宗旨,积极报道国内外有关马铃薯的学术研究、科研动态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最新消息。该刊由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作物学会主管,由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马铃薯》(原名《马铃薯杂志》)创刊于1987年。2000年经申请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更名为《中国马铃薯》,同年改为大16开本,并增加彩色广告。2001年《中国马铃薯》经报黑龙江省科委及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将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

    2021年01期 v.35;No.177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