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SSR标记马铃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鹏;李芳弟;郭天顺;窦俊焕;颉炜清;罗照霞;齐小东;杨晨;赵中梁;宋怡;吕汰;

    分析65份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育成品种的遗传关系,为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轮筛法从100对马铃薯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25对SSR引物对65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扩增分析,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2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占总扩增位点的100%。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3,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0时,供试材料被分为两大类,‘华恩1号’单独聚为第一类,其余64份材料聚为第二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第二类又分为两个亚类,‘农天1号’、‘甘谷紫’、‘天薯9号’、‘五龙洋芋’、‘天薯10号’聚为第一亚类;其余59份材料聚为第二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64时,第二亚类又分为2个亚亚类:第1亚亚类为‘天薯11号’、‘青薯10号’、‘青薯6号’、‘甘谷红’和‘秦州红’,其余54份材料聚为第2亚亚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部分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但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小,育种中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关系较远的马铃薯品种作为亲本材料。

    2019年05期 v.33;No.169 257-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 ]
  • 十四个马铃薯新品系在晋北地区的产量表现

    陈云;岳新丽;王春珍;郭芳;帅媛媛;王娟;毛向红;

    为选育适合山西省一季作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课题组从国际马铃薯中心、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优良亲本材料,并进行杂交试验。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了1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晋薯16号’为对照,从生物学特性,薯块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对14个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系‘10-20-32’和‘12-2-23’分别较对照‘晋薯16号’增产49.88%和48.86%。综合来看,‘10-20-32’和‘12-2-23’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下一步可在山西省一季作区进行多点试验或示范种植。

    2019年05期 v.33;No.169 26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 ]

栽培生理

  • 旱作区不同降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降解的影响

    梁伟琴;郭黎明;李继明;

    为明确不同降解地膜在安定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降解情况和增产效果,减少地膜对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安定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选择全生物黑色降解地膜6号、7号、8号、9号、11号,以普通黑色地膜覆盖为对照(CK)进行降解膜的降解特点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降解膜的保温保墒效果、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不如黑色全膜覆盖(CK),各处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各处理的降解都没有达到完全崩解期和完全降解期。各处理以降解膜9号处理的产量为最高,为36 261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4 078 kg/hm~2,减产率为10.11%;其次是降解膜6号处理,产量为34 128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6 211 kg/hm~2,减产率为15.40%;最低是降解膜11号处理,产量为27 756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12 583 kg/hm~2,减产率为31.19%。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降解机理和对马铃薯增产效果试验研究,减少地膜污染。

    2019年05期 v.33;No.169 27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土壤肥料

  • 配施氨基酸水溶肥对旱作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姬丽君;席旭东;

    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种植大市,属典型旱作农业区,由于多年来忽视微肥的配合施用,导致马铃薯种植中施肥不平衡,产量低且不稳现象愈加严重。为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在旱作马铃薯种植中的使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配施处理全株鲜重最大值较单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最大值增加35.00%~60.23%,较单施复合肥处理最大值增加11.70%~42.87%。以配合施用处理A5+H(水溶肥拌种+水溶肥喷施2次+混合肥1 471 kg/hm~2)的地上、地下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地上茎叶、地下块茎和全株干物质最大值分别达99.50,252.00和321.78 g/株。配合施用处理较单施水溶肥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幅度分别在25.80%~79.45%和10.72%~57.98%,最高产量亦表现在A5+H处理中,产量达到52 960 kg/hm~2,分别较单施水溶肥处理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23 453和19 437 kg/hm~2,且与单施处理均呈现极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块茎的鲜重、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块茎产量。

    2019年05期 v.33;No.169 282-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 ]
  • 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质量影响

    高海洋;金光辉;张春雨;刘喜才;姜丽丽;张桂芝;刘淑娜;李鑫;王鹏程;

    为探索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部分化肥施用量,且不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垦薯1号’为材料,以减少10%化肥、添加相同量增效剂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生产上常规施化肥40 kg/667m~2为对照,研究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10%化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及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和36 kg/667m~2掺混肥与4 kg/667m~2增效剂在株高、主茎数、产量、糊化温度、峰值粘度和经济性状方面均高于掺混肥40 kg/667m~2,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肥料增效剂混施后较施用掺混肥40 kg/667m~2提高马铃薯产量467 kg/667m~2,经济效益增加428元/667m~2。可见,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019年05期 v.33;No.169 29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病虫防治

  • 37份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鉴定

    贾瑞芳;徐利敏;赵远征;侯亚光;张俊;郭景山;郝文胜;谢锐;韩志刚;赵永秀;

    马铃薯营养价值丰富,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马铃薯枯萎病在中国的各马铃薯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利用室内灌根接种和田间麦麸接菌相结合的方法对37份马铃薯进行抗性鉴定,以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从而更好地为防治马铃薯枯萎病奠定基础。鉴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共6份,中感品种共4份,中抗及以上品种共有12份,其中‘中薯10号’、‘801’、‘兴佳2号’、‘荷兰14’、‘底西芮’、‘冀张薯12号’和‘中薯13号’经鉴定为中抗品种.‘中薯14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1号’和‘冀张薯8号’经鉴定为高抗品种

    2019年05期 v.33;No.169 296-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 ]

贮藏加工

  • 土豆饽饽的工艺标准化研究

    徐洪岩;刘丽;孙旭红;姜俊凤;

    为响应中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推进传统特色主食的推广,开展了对"土豆饽饽"加工工艺的标准化研究。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为筛选依据,形成一套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加工技术。结果表明,淀粉添加量对硬度的影响很大,与皮厚度相同,两者对感观评分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研磨时间、淀粉添加量、皮厚度和蒸煮时间都能改善"土豆饽饽"的品质。试验优化确定"土豆饽饽"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添加量7%,研磨时间20 s,皮厚度0.4 cm,最佳蒸煮时间25 min。最佳配方产品外观良好,颜色淡黄,表皮晶莹,口感黏糯筋道,具有蒸煮马铃薯的独特风味。

    2019年05期 v.33;No.169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综述

  • 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孔硕;樊明寿;秦永林;贾立国;陈杨;于静;

    利用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科学地指导作物生产中的磷肥施用,可大幅度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浪费与降低环境风险。从植株外观诊断、土壤分析诊断、无损测试法、植物组织分析诊断、生理生化分析诊断等方面综述了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并在分析马铃薯生产中开展磷素营养诊断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磷素营养诊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马铃薯磷肥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2019年05期 v.33;No.169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

产业开发

  • 凉山州马铃薯种质资源调研报告

    梅猛;徐成勇;陈学才;彭洁;余丽萍;王西瑶;

    马铃薯种质资源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研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种质资源现状、研究利用情况,针对目前凉山州马铃薯种质资源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地方种以农户自留种为主、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应建立种质资源库、扩大种质资源保护宣传、加大种质资源使用力度、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深度,推动马铃薯产业循环发展。

    2019年05期 v.33;No.169 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 ]

品种介绍

  • 高产、稳产、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延薯10号’

    许震宇;康哲秀;吴京姬;郎贤波;闫嘉琦;金山;玄春吉;南哲佑;

    新品种‘延薯10号’是2007年以‘延薯7号’作母本、以‘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9)220016。2017~2018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2 947 kg/667m~2,比对照‘克新13号’增产31.0%;鲜薯粗蛋白含量2.10%,淀粉含量11.06%,干物质含量14.80%,还原糖含量0.72%,维生素C含量187.4 mg/kg;‘延薯10号’抗马铃薯X病毒,中抗马铃薯Y病毒,抗马铃薯晚疫病。该品种适宜在北方一季作生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春季种植。

    2019年05期 v.33;No.169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关于征集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展示品种的通知

    <正>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各育种单位: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将于2020年8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大会观摩现场设于定西市安定区,并委托安定区人民政府组织全国马铃薯品种展示,望各委员及育种单

    2019年05期 v.33;No.169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书讯

    <正>现有《中国马铃薯》杂志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精装合订本,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2011年《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2年《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13年《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4年《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2015年《马铃

    2019年05期 v.33;No.169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