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婷婷;张光海;蔡汶玻;郭华春;
为了建立适于马铃薯倍性鉴定的流式细胞法试验体系,以二倍体马铃薯‘E’和四倍体马铃薯‘青薯9号’为材料,分别利用LB01,Galbraith's和Tris·MgCl_2 3种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制备马铃薯组培苗幼叶单细胞核悬浮液,比较离心和不离心及不同核酸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对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核分离缓冲液对制备马铃薯组培苗幼叶单细胞核悬浮液存在差异,其中核分离缓冲液LB01的效果最好;不离心的效果和离心相比,离心的悬浮液中目的细胞少于不离心的;染料DAPI与PI相比,染色效果无明显差异。从而初步建立起一套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马铃薯倍性的方法,该方法样品需求量小,且制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度高,背景碎片和杂峰较少,主峰清晰,是鉴定马铃薯染色体倍性的理想方法。
2019年01期 v.33;No.16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瑛;单洪波;邰宇新;陈若男;潘峰;魏峭嵘;张丽莉;
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东农314’、‘东农317’和‘大西洋’为材料,从块茎形成至淀粉积累期进行多次取样,比较几个品种的主要品质形成过程,探求块茎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化特性,以期为特定品种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几个加工型品种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干物质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淀粉含量在生育后期进入平台期,粗蛋白含量持续增加、在生育后期最高。‘东农310’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生育进程推进而持续增加;‘东农314’的干物质、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东农317’的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淀粉含量持续增加;对照品种‘大西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生育中期,粗蛋白含量持续增加。生育后期‘东农310’的干物质、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东农310’、‘东农314’和‘大西洋’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东农317’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东农314’和‘大西洋’。
2019年01期 v.33;No.165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贺晓霞;
雾培法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是一项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甘肃省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生产中存在品种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当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筛选出适宜雾培法生产微型薯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选用4个马铃薯品种,以当地雾培主栽品种‘庄薯3号’为对照,采用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微型薯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匍匐茎数量和微型薯产量方面存在差异。从单株结薯数来看,‘庄薯3号’(CK)微型薯产量最高,‘庄薯4号’和‘天薯11号’次之,‘陇薯10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最低。通过比较研究,‘庄薯4号’和‘天薯11号’品种生长性状好、微型薯产量高,适合雾培繁育微型薯。
2019年01期 v.33;No.165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和平;窦俊焕;郭天顺;王鹏;李芳弟;颉炜清;罗照霞;齐小东;吕汰;
覆盖栽培作为旱作农业节水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对马铃薯生长的土壤环境和土壤微生态区系产生影响。通过高寒旱区马铃薯田间试验,研究露地栽培(OF)、降解地膜覆盖栽培(DF)、黑色地膜覆盖栽培(BF)、秸秆覆盖栽培(SM)和白色地膜覆盖栽培(WF)5种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产量构成的影响。不同土层各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酶活性表现不同。在10 cm土层BF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OF和DF处理,WF、DF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BF处理,脲酶活性各处理无显著差异;WF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BF处理(10和20 cm土层),SM显著低于DF(30 cm土层)。从酶活性变化垂直分布看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各处理蔗糖酶活性逐渐降低;OF和DF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其他处理"先升高后降低";DF和WF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其他处理降低。从植株和块茎性状来看,主茎数、单株薯重和平均薯重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SM株高和商品薯率(除了OF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M模式下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4 268 kg/hm~2,较OF增产7 235 kg/hm~2,增幅为42.5%。
2019年01期 v.33;No.165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少辉;李俊良;王继芳;金圣爱;
为了探明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网袋法设置不同地膜残留量梯度种植马铃薯,于收获期分别测定马铃薯不同部位生物量、根系状况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地上及地下部干、鲜重受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影响,与无残膜处理相比差异显著,随着残留地膜数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残留地膜对马铃薯根系生长的抑制表现在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的减少,地膜残留量为180 kg/hm2时影响最大,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为无残膜处理的83.6%、79.6%、75.1%、76.4%。土壤中因地膜的存在导致马铃薯减产且达显著水平,地膜残留量最高的减产幅度最大,减产14.5%,但是各处理间减产幅度与地膜残留量多少不成线性相关。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2019年01期 v.33;No.165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正>为落实2018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9年5月下旬在湖北省恩施州召开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为保证本次会议论文集的如期出版,现提前征稿,望广大马铃薯业内工作者予以关注。具体投稿方式和要求如下:
2019年01期 v.33;No.16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保证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通讯录的顺利印刷,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代表通讯录》的广告征集工作已经开始,请需要在通讯录做广告的各企业、公司、院所及个人,提前做好广告版面设计工作。具体要求:1.版面要求彩色16开横幅,尺寸大小216 mm×291 mm,像素要求300万以
2019年01期 v.33;No.165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国马铃薯》杂志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业科技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2-3635,国内刊号:CN 23-1477/S,邮发代号:14-167,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以繁荣我国马铃薯产业为办刊宗旨,积极报道国内外有关马铃薯的学术研究、科研动态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最新消息。该刊由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作物学会主管,由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马铃薯》(原名《马铃薯
2019年01期 v.33;No.16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国内出版的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第二部西方经典著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刘孟君老师在翻译出版《马铃薯生产与食品加工》之后,根据读者反馈,又筛选和翻译了第二本西方马铃薯生产与加工的经典专著《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目前,上海科技出版社现已决定出版此书。《马铃薯加工原理与工艺技术》是一本马铃薯加工理论与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全面系统地阐述
2019年01期 v.33;No.16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