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羽立;黄泷健;张招娟;周军爱;罗炜强;郭玉春;
福建省马铃薯品种存在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福建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了推进福建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筛选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从国内3个马铃薯育种单位引进9个马铃薯品种(系),以‘紫花851’为对照,在福州地区开展新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鄂薯11号’和‘东农311’均无缺苗现象,其中‘鄂薯11号’的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高4.43个百分点,产量较对照品种高17.87%;‘东农311’虽然商品薯率较对照品种低4.27个百分点,但产量表现较突出,较对照品种高33.71%。因此,‘鄂薯11号’和‘东农311’适宜在福州地区种植,可进一步筛选成为适宜福建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
2017年06期 v.31;No.158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 王迎男;宋翠玲;李研;秦永林;樊明寿;贾立国;
在水肥精量控制的温室条件下,进行脱毒微型薯的繁育,并测算微型薯的水氮利用效率;检索了2009~2016年大田灌溉模式下商品薯水氮利用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分析了水氮利用效率。对2种生产模式下的水氮利用效率进行比较,旨在阐明商品马铃薯生产水氮利用效率的提升潜力。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下商品薯的水分利用效率为97.90~180.60 kg/hm~2·mm、氮肥农学利用率为34.80~132.00 kg/kg,而微型薯繁育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94.62 kg/hm~2·mm、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91 kg/kg。商品薯生产较微型薯生产水分利用效率低7.20%~49.70%,氮肥农学利用率低25.39%~80.33%。说明马铃薯商品薯水氮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上述效率差的比较,并进一步比较商品薯与微型薯生产的技术差,为商品薯生产的技术改进提供启示。
2017年06期 v.31;No.158 326-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张忠福;程红玉;王俊科;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材料,研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讨ALA的最佳施用浓度和时期。结果表明,当ALA浓度≤200 mg/L时,对马铃薯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及产量均无明显影响;当ALA浓度增加到300 mg/L时,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中以浓度600 mg/L在现蕾期喷施产量最高,达到46 384 kg/hm2。
2017年06期 v.31;No.158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 岳超;王怀义;滕松;娄平;罗萍;白建明;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2017年06期 v.31;No.158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65 ]
- 巩晨;张红骥;许永超;杨梦平;姜思羽;宋双伟;于德才;
云南省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市场优势,近些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2年起对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38个地点进行晚疫病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低于25%,较春季种植平均避病效果达到92%以上,部分区域避病效果可达到100%,不同冬作区避病效果存在差异。冬季种植平均产量可达2 400 kg/667m~2,显著高于春季种植1 500 kg/667m~2,增产可达60%以上。云南省利用冬季种植马铃薯可有效避开晚疫病的发生,使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为云南省开展冬季生态种植生产无公害马铃薯奠定理论基础。
2017年06期 v.31;No.158 346-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马胜;贾小霞;文国宏;李高峰;齐恩芳;刘石;李掌;李建武;张荣;
为评价草铵膦对转Bar基因马铃薯的药害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在‘陇薯3号’及其转Bar基因株系苗期和现蕾期的地块,用草铵膦对所有马铃薯植株和杂草进行叶面喷施。通过观察统计,发现药后3 d时,转基因株系的所有植株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的叶片表面出现枯斑并萎蔫变黄。苗期药后9 d时,所有转基因植株仍然叶色浓绿,长势良好;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所有杂草全部干枯,完全死亡。现蕾期药后9 d时,转基因植株和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与苗期药后9 d时状态一致,绝大部分杂草干枯死亡,但少数杂草仍保持绿色。苗期药后25和35 d时,未转基因植株‘陇薯3号’和绝大部分杂草仍处于完全死亡状态,极少数残存杂草正常生长,但此时转基因马铃薯的长势已远远强于这些杂草,其生长基本不受残存杂草的影响。现蕾期药后25 d时,残存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较苗期增多,并且长势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7年06期 v.31;No.158 3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陈亚兰;张健;
选用适宜的杀菌剂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陇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甲霜·锰锌、克露、硫酸铜钙、抑快净、丁子香酚、银法利、百泰和广枯灵8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丁子香酚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高达79.67%;马铃薯库存期间,银法利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6.22%。
2017年06期 v.31;No.158 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57 ]
- 张耀辉;尹江;马恢;田国联;冯琰;籍立杰;张瑞玖;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20号’是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2002年以‘3号’为母本,‘金冠’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6年经国家马铃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马铃薯2016002)。‘冀张薯20号’生育期98 d左右,属中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薯块椭圆形,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干物质含量20.00%,淀粉含量12.40%,粗蛋白含量2.16%,维生素C含量13.5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58%。中感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国家马铃薯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3 240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平均增产32.93%,生产试验产量32 430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20.74%。适宜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华北一季作区及陕西北部种植。
2017年06期 v.31;No.158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李燕山;徐宁生;隋启君;
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5’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威芋3号’作母本,‘品系322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0 d左右。块茎椭圆、表皮光滑、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呈浅紫色,商品薯率70%~85%。单株结薯数7~9个,产量27 000~45 000 kg/hm~2。粗蛋白含量2.04%,维生素C含量18.4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32%,干物质含量23.30%,淀粉含量15.80%。‘云薯105’植株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和重花叶病毒病(PVY)。该品种适宜在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东北部,云南中部、东北部种植。
2017年06期 v.31;No.158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正>为落实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8年7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为保证本次会议论又集的如期出版,现提前征稿,望广大马铃薯业内工作者予以关注。
2017年06期 v.31;No.158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正>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金光辉、王腾、吕文河撰写的《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及抗病种质资源研究》一书于2016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针对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病规律,明确菌群群体遗传结构,以抗源鉴定研究为重点,利用有效的抗源筛选方法鉴定出重要的马铃薯晚疫病抗源。该书是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方面比较全面深入的专著,值得马铃薯研究者和生产者拥有
2017年06期 v.31;No.158 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正>《中国马铃薯》杂志是由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内唯一的马铃薯专业领域科技期刊。它以繁荣中国马铃薯事业为办刊宗旨,设有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病虫防治、综述、产业开发、品种介绍等栏目。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定价12.00元,全年72.00元,哈尔滨市邮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4-167。读者也可直接汇款至编辑部订阅。
2017年06期 v.31;No.158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正>现有《中国马铃薯》杂志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和2016年精装合订本,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2011年《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2年《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2013年《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2014年《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2015年《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6年《马铃薯产业与中国式主食》和2017年《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
2017年06期 v.31;No.158 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正>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单位及委员:2018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将于7月初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大会观摩现场定在昭通市鲁甸县举办,并委托鲁甸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国马铃薯品种展示,望各团体会员单位及委员积极参与,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参加展示要求:1.各单位参加展示马铃薯的品种数量不限。
2017年06期 v.31;No.158 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正>~~
2017年06期 v.31;No.158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