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二倍体马铃薯体细胞电融合参数的优化

    田国奎;蔡兴奎;盛万民;李凤云;曹淑敏;牛志敏;李庆全;徐洪岩;娄树宝;王海艳;

    以有性杂交不亲和的抗虫、抗晚疫病的野生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a(2 n=2x=24)和抗晚疫病的二倍体材料DY4-5-10(2n=2x=24)的无菌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进行了电融合的研究,以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预融合电压1.0×105V/m,时间60 s,脉冲强度1.8×106V/m,脉冲宽幅20μs,脉冲次数1次。其有效融合率为28.89%,破损率为13.33%。

    2012年06期 v.26;No.128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的光响应曲线

    黄美杰;朱炎辉;孙慧生;关翠涛;石园园;向新国;

    通过研究马铃薯抗旱品种‘克新1号’在干旱胁迫下光响应曲线的变化,在光合作用方面探讨‘克新1号’的抗旱机理。试验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两个品种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各光和参数-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大幅度降低,但‘克新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大西洋’,在中强光下,‘克新1号’叶片的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高于‘大西洋’。

    2012年06期 v.26;No.128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8 ]
  • 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早熟马铃薯品种筛选

    范书华;董清山;王艳;解国庆;刘春光;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马铃薯品种缺乏问题,从不同地区引进8个早熟马铃薯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合俄罗斯人的饮食消费习惯,从中筛选出了牡丹江地区适宜对俄出口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为‘尤金’、‘费乌瑞它’、‘东农303’和‘中薯5号’。

    2012年06期 v.26;No.128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8 ]
  •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影响因素分析

    金明石;严英哲;张健;潘菊;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Favorita’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活性炭以及光照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Favorita’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矮壮素(CCC)>多效唑(PP333)>CCC+6-苄氨基嘌呤(6-BA)>丁酰胺(B9)>6-BA>无激素;活性炭能够明显提高试管薯前期的形成和发育;8 h/d散射光照比全黑暗试管薯重量和大薯率都有提高;全黑暗使试管薯发生提前,结薯集中,但不利于试管薯的增重。

    2012年06期 v.26;No.128 33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7 ]

栽培生理

  •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颖慧;蒙美莲;张静;王朝霞;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五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结果表明,四种覆膜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旱作马铃薯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以维持植株正常的生长代谢,其中以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和双垄全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的效果最好。

    2012年06期 v.26;No.128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08 ]
  • 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李艳;余显荣;吴伯生;潘俊锋;严昌凤;拉马伍加;

    本文通过垄作、平作、堆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植株性状表现等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垄作种植产量最高,为2251 kg/667 m2,比堆作种植增产65.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平作种植增产21.82%,增产达显著水平;平作种植产量为1 848 kg/667 m2,位居第二,比堆作种植增产36.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大中薯率垄作种植第一,为89.03%,比堆作种植高20.37个百分点;平作种植位居第二,为86.62%,比堆作种植高17.96个百分点。

    2012年06期 v.26;No.128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南方冬种马铃薯黑地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

    陆昆典;韦小贞;李春光;黄庆岛;苏秀荣;李胜;

    通过试验探索及结合群众实践,总结出由常规方法改进而来的南方冬种马铃薯黑膜夹层覆盖栽培技术。该技术既保留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点,又免除了破膜引苗工序,还能有效避免高温烂种和烧苗缺苗的缺点,防除畦面杂草、防青头薯效果更好,5 620 hm2最高产量51.36 t/hm2,平均产量35.46 t/hm2,比露地种植增产17.90%,节省人工42工日/hm2。

    2012年06期 v.26;No.128 34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西吉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李艳梅;刘晓东;刘冬川;

    西吉县连年干旱的自然状况成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地块,规格划行;合理施肥,起垄覆膜;土壤处理,防虫除草;选择良种,适时收获等环节。为西吉县乃至宁南山区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2012年06期 v.26;No.128 348-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7 ]
  • 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何进勤;桂林国;马勤建;

    宁夏中南部地区是宁夏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近年来该区由于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气候的逐渐改变,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已开始较大面积推广。因此,针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用当地的主栽品种(南部山区为‘陇薯3号’,中部干旱带为‘虎头’),布置了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夏中南部地区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种植密度的高低与其生育期、商品薯率及产量间均存在较大的关系。从马铃薯生育期、商品薯率和产量综合因素来看,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马铃薯适宜栽培的密度分别为3 500~4 000株/667 m2和2 000~2 500株/667 m2,通过函数拟合发现,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高产的密度为3 612株/667 m2,中部干旱带为2 564株/667 m2。

    2012年06期 v.26;No.128 350-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9 ]

土壤肥料

  • 氮肥基追肥比例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吴玉红;郝兴顺;陈进;刘勇;付伟伟;魏玲;李小安;吴军舰;李元福;

    为探讨马铃薯微型薯合理的氮肥施肥方式,以‘早大白’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了氮肥不同基施和追施比例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肥量为纯氮105 kg/hm2条件下,单株结薯方面,基追比为5:2时,单株结薯最多,全部做基肥的处理,单株结薯最低;单粒重方面,基追比为2:1时,单粒重最大,全部追肥的处理最低。可见氮肥基施和追施配合有利于提高单株结薯率及平均单粒重。因此,微型薯生产重视氮肥基施同时配合追施比较符合移栽的试管苗对氮肥的吸收规律。

    2012年06期 v.26;No.128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9 ]

病虫防治

  •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胡新喜;雷艳;何长征;刘明月;李炎林;宋勇;黄科;秦玉芝;熊兴耀;Nie Xianzhou;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2012年06期 v.26;No.128 358-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5 ]
  • 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中害虫的防控技术

    顾鑫;丁俊杰;杨晓贺;赵海红;申宏波;刘伟;

    随着黑龙江省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其害虫的防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该模式下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设立6种化学及生物杀虫剂(5%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30%速克毙乳油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进行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及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的测定。经过对校正防效和虫口减退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与蚜虫施药7 d后的防效最高,分别达到84.94%和94.99%;其虫口减退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7.12%和92.04%。通过对LD50值比较6种药剂对马铃薯瓢虫的毒力,其中毒力最大的为3%啶虫脒乳油,LD50值为0.05。3%啶虫脒乳油对马铃薯瓢虫幼虫的72 h LD50为21.22 mg/L。由此可见,3%啶虫脒乳油是防治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的有效药剂。

    2012年06期 v.26;No.128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杨晓贺;丁俊杰;顾鑫;赵海红;申宏波;姚亮亮;张瑜;

    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择了8种药剂,在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进行晚疫病防治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对地上垄体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防治和保产的效果。其中,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期喷施的保护性杀菌剂种中,60%百泰的防治和保产效果最好,防效达79%以上,增产43.54%;其次是银法利,防效达70%以上,增产42.55%。在发病中期喷施的治疗性杀菌剂中,防效和保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50%安克,防效达73%以上,增产36.71%。

    2012年06期 v.26;No.128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3 ]
  • 马铃薯X病毒的RT-PCR和IC-RT-PCR检测

    朱云芬;程群;沈艳芬;田恒林;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是侵染马铃薯重要病毒之一,通常引起花叶症状,在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PVX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以防治,加强对PVX的快速检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捕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C-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X病毒。结果表明:IC-RT-PCR方法可检测出稀释至1.0×10-3的粗汁液中的病毒;RT-PCR方法可从稀释至1.0×10-4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的目的条带。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均可用于马铃薯X病毒的检测。

    2012年06期 v.26;No.128 37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9 ]

农机应用

  •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典型标准工程设计

    李保明;薛桂宁;王虎;余鹏飞;李宏伟;欧阳俊;顾成建;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是一种高效灌溉设备,具有节约用水、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增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针对喷灌机在实际安装和使用中,规划设计不科学、不配套、不经济情况,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提出了中心支轴式喷灌机设计流程。此流程,对于提高喷灌工程设计水平,改善喷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06期 v.26;No.128 374-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5 ]

品种介绍

  • 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8号

    徐成勇;土比小龙;刘斌;

    川凉薯8号是2000年用‘Apat’作母本,‘822-17’(105-16×Schwalbe)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成。该品系2008~2009年在四川省两年区试中平均公顷产量24 075 kg,较‘米拉’增产21.00%;2010年在通江、昭觉、峨边、达州4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 065 kg,比‘米拉’增产16.70%;淀粉17.30%、还原糖0.17%、水分71.9%、粗蛋白2.14%、维生素C 16.8 mg/100 g;抗晚疫病、癌肿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2012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2年06期 v.26;No.128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4 ]
  • 马铃薯新品种——延薯8号

    康哲秀;姜成模;玄春吉;南哲佑;吴京姬;郎贤波;李玉子;许震宇;

    ‘延薯8号’新品种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2 356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4.80%;鲜薯维生素C含量40.50 mg/100g,淀粉含量13.31%,干物质含量20.72%,还原糖含量0.14%,粗蛋白含量2.65%;抗马铃薯晚疫病。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2年06期 v.26;No.128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