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马铃薯不同杂交组合及后代淀粉品质性状的评价

    张瑞婷;石瑛;李欣;王冬雪;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资源材料1533为母本配制的10个杂交组合无性二代为试验材料,对其淀粉粘度、糊化温度和峰值粘度温度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大西洋为母本配制的各杂交组合后代无性系个数在粘度高值端、糊化温度低值端及峰值粘度低值端所占比例较大。以1533为母本配制的各杂交组合后代无性系个数在粘度高值端占比例也较大、但在糊化温度低值端和峰值粘度低值端占比例很小。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大西洋×东农308,该组合后代平均粘度为1 480 BU、平均糊化温度为67.7℃、平均峰值粘度温度为78.5℃,其次表现较好的组合是1533×D2和大西洋×D2。这3个组合是选育马铃薯淀粉加工专用型品种的优良群体材料。

    2012年03期 v.26;No.125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对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资源的评价

    王鹏;李芳弟;何二良;郭天顺;颉炜清;王廷杰;吕汰;

    为筛选出优质并适宜于天水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56份茎尖脱毒苗,2010年经扩繁生产原原种微型薯,在海拔为1 680 m生态区域进行田间观察鉴定,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9份材料,2011年在天水市中梁乡同一海拔区域,以‘天薯10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抗病性能(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淀粉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31和C-71产量与对照天薯10号差异不显著;C-71淀粉含量在参试材料中最高,含量达19.28%,比对照天薯10号(17.47%)高1.81%。可见,C-71综合性状最优。

    2012年03期 v.26;No.125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牡丹江地区马铃薯新品系比较试验

    解国庆;董清山;范书华;王艳;

    为解决牡丹江地区马铃薯品种丰产性差、抗病性弱、适宜性狭窄等问题,评价了本单位选育的5个马铃薯品系:即牡003、牡015、牡210、牡316和牡370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高淀粉品系牡015和鲜食品系牡370产量均高于各自对照品种克新12、克新1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建议对这两个品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进行小面积示范,以期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2012年03期 v.26;No.125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与蔗糖浓度的筛选

    李功义;张雅奎;梁杰;吴凌娟;徐学谱;刁琢;

    试管薯的诱导在马铃薯种薯繁殖体系中起重要作用。试验以早熟鲜食品种早大白为材料,研究诱导培养基中6-苄基腺嘌呤(6-BA)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试管薯数和试管薯重的影响。结果表明:MS的液体培养基+活性炭浓度0.15%+6-BA浓度2 mg/kg+蔗糖浓度8%的效果最好,应用该诱导培养基提高马铃薯早大白的单株结薯数。

    2012年03期 v.26;No.125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栽培生理

  • 不同稻草覆盖量和栽培方式对广西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唐洲萍;李文娟;何新民;谭冠宁;谢开云;

    2009~2010和2010~2011冬季生长季节,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在2009~2010年度,试验设置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稻草覆盖量3个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D2)时,无论是商品薯还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均较高;而在施肥量较高的处理中(F2,1.2 t/hm2复合肥),商品薯的产量增加,非商品薯产量显著下降。在稻草覆盖处理M0.5(0.5 kg/m)2和M1(1.0 kg/m)2中,马铃薯的产量和产量构成没有显著差别。D2F2M0.5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0 t/hm2,其中商品薯的产量为13.0 t/hm2。在2010~2011年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箱式耕作和垄式耕作)及不同稻草覆盖量(5个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与垄式耕作方式相比,箱式耕作节约了一半的工作强度,但产量并没有下降。结果显示,当覆盖量为0.25 kg/m2时,获得的产量最高,为25.3 t/hm2。但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和绿薯率均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减少而增加。在中国,每公顷的稻草产量约为5 000 kg。因此,考虑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广西冬作区,选用箱式耕作的同时覆盖0.5 kg/m2的稻草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栽培方式。

    2012年03期 v.26;No.125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9 ]
  • 中薯3号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与效益试验

    汤浩;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和紫花851为材料,进行了4种栽培模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提高产量的次序为:稻草包芯>稻草覆盖>常规栽培>地膜覆盖;但从效益来看,在4种栽培模式下,效益高低的次序为:稻草覆盖>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常规栽培。在相同栽培模式下,中薯3号比紫花851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商品性,且产量除在稻草包芯栽培模式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余3种栽培模式差异均表现为显著水平。

    2012年03期 v.26;No.125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群体密度控制以及打顶对脱毒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芶久兰;孙芳;孙锐锋;何佳芳;钱晓刚;

    为研究马铃薯主茎数量以及打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以丽薯7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人工控制主茎数量以及打顶的物理方法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每穴3茎是较好的群体密度调控,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打顶有利于控制马铃薯株型,削弱其顶端优势,减少地上部茎叶对地下块茎的抑制,增加了马铃薯产量。

    2012年03期 v.26;No.125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分析

    郭忠富;冯荔;陈玢;

    在降雨量400 mm左右的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对晋薯7号进行了不同覆膜方式的研究,测定了0~20 cm土层地温和0~100 cm土壤含水量,以探索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和有效积温总体表现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秋季半膜栽培>顶凌半膜栽培>播期半膜栽培;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是秋季覆膜栽培>顶凌覆膜栽培>播期覆膜栽培,全膜覆盖栽培>半膜覆盖栽培。播期半膜栽培马铃薯667 m2产量为1 436.9 kg,而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667 m2产量达到1 762.7 kg,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2012年03期 v.26;No.125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2 ]
  • 脱毒马铃薯生产栽培技术

    孙炜;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土质肥沃,林、草、水源丰富,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块茎淀粉的积累,所以种植的马铃薯产量高,且品质好。为了充分利用脱毒马铃薯的无病毒感染、结薯早、膨大快、产量高和品质好等优点,总结了适合该地区的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选地整地、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贮藏。

    2012年03期 v.26;No.125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病虫防治

  • 马铃薯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的关系

    王晓丽;蒙美莲;薛玉凤;何连开;胡俊;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2012年03期 v.26;No.125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2 ]
  • 砜嘧磺隆25%可湿性粉剂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

    王岩;王思超;侯志广;逯忠斌;张浩;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马铃薯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砜嘧磺隆在土壤中半衰期为(0.02~3.10 d),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0.93~2.90 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 d)。在马铃薯4叶期时喷药1次,按推荐剂量90 g/hm2及1.5倍剂量135 g/hm2施用25%可湿性粉剂砜嘧磺隆。在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均未检测出,在马铃薯上的砜嘧磺隆安全使用量推荐为90 g/hm2,建议马铃薯上砜嘧磺隆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 mg/kg。

    2012年03期 v.26;No.125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综述

  • 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张新永;郭华春;赵昶灵;

    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决定了花色苷含量的高低,综述国内外对彩色马铃薯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多个相关酶基因已经通过二倍体或四倍体马铃薯完成了cDNA的克隆,研究发现部分酶基因的启动子容易受到UVB辐射、低温等外界环境条件的诱导。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马铃薯花色苷的开发利用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以及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03期 v.26;No.125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产业开发

  • 马铃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赵学尽;甘雪勤;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大国,马铃薯产业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与市场空间,但中国的马铃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表现确不稳定,选择价格和质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定量分析,对中国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以明确中国马铃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2012年03期 v.26;No.125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1 ]
  •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投入产出调查分析

    金璟;张德亮;李学坤;龙蔚;

    为了研究马铃薯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益,通过对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投入产出入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马铃薯种植能够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马铃薯不同品种间的产量、投入、产出和利润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通过品种的选择,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减少马铃薯投入成本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是降低马铃薯种植人工成本的最好途径;发展当地的种薯培育基地,降低种薯的购买价格,能较大地降低马铃薯种植成本。

    2012年03期 v.26;No.125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2 ]

品种介绍

  • 马铃薯新品种—德薯2号

    罗有卫;黄廷祥;陈际才;李章田;李俊龙;

    ‘德薯2号’是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会-2为母本、PB0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德薯2号’。‘德薯2号’属中熟品种,2006~2007年参加德宏州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358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34.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85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21.5%。该品种适宜在德宏州海拔845~920 m冬作马铃薯区推广种植,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

    2012年03期 v.26;No.125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0号

    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唐道廷;戴清堂;李卫东;程群;陈家吉;郭光耀;高剑华;朱云芬;

    鄂马铃薯10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文胜11号’作母本、以‘Dorita518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2004。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商品薯率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抗病毒病。块茎黄皮淡黄肉,品质优,属鲜食和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使用脱毒种薯,采用育芽带薯移栽,每667 m2单作种植4 000~4 500株、套作2 400~3 000株。该品种适于在海拔700 m以上地区种植。

    2012年03期 v.26;No.125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通知

    <正>根据2011年宁夏银川中国马铃薯大会纪要精神,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将于7月28~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会议将就我国马铃薯科研、生产、加工和马铃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学术交流,并就我国及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动态、科研生产的发展趋势和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条件、优势、现状、基础、前景、措施等问题作专题报告。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12年7月28~31日二、报到时间:2012年7月28日

    2012年03期 v.26;No.125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关于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代表通讯录征集广告的通知

    <正>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定于7月28日在乌兰察布市召开,各有关单位已积极为此次大会作各种准备工作。为使本次大会通讯录能顺利出版,请各单位自行做好通讯录版面设计(版面大小要求21.6 cm×29.1cm横版),及时与专业委员会或广告负责人沟通。其他详细情况电话或邮箱联系。

    2012年03期 v.26;No.125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