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丽娜;王凤义;石瑛;吴艳倩;张瑞婷;
试验于2011年在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实习基地进行,以4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马铃薯的叶片水分利用率(LWUE)及与其相关生理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参试品种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花期>蕾期>苗期>收获期,且品种间叶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光合速率、蜡质、可溶性糖含量与LWUE呈极显著正相关。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LWUE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导度与LWUE呈极显著负相关。
2012年02期 v.26;No.12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陈向东;潘晓春;姚彦红;
以定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乡和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两个试验点设置了白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黑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上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上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侧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侧播种和露地种植(CK)共7个处理的节水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膜全膜覆盖的出苗率、大薯率、产量和成本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模式,折合产量30 326 kg/hm2,较对照增产8 537 kg/hm2,增幅达39.2%,大薯率达82.3%。
2012年02期 v.26;No.12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2 ] - 黄成秀;尹宪志;孙玉莲;杨文凯;张淑芳;
利用1990~2009年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临夏州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生育期相关因子诊断和数据模拟,利用多元回归方程建立了马铃薯各生育期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实现马铃薯各生育期气象条件与单产的气候预测。
2012年02期 v.26;No.124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徐华超;邹曾硕;严欣;刘国凤;田敏;
采用试管苗在蛭石(基质)中假植8周后剪尖苗上雾培与试管苗直接上雾培2种不同的栽培方法,对马铃薯脱毒苗的根、茎、叶生长情况及后期产量,定期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试管苗直接上雾培的叶、株高生长势方面和剪尖苗上雾培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试管苗直接上雾培比剪尖苗上雾培提前4~5 d生根,提早7~8 d左右产生匍匐茎,结薯数量较剪尖苗高27.17%,产量相对较高。试验的成功减少了原雾培生产中一个生产环节(假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雾培(无基质)栽培技术,可推进雾培工厂化生产的普及。
2012年02期 v.26;No.12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董道峰;刘芳;杨元军;陈广侠;王培伦;
试验测定了不同生理年龄微型薯的干物质含量、含糖量、淀粉含量及其发芽势,研究了微型薯生理年龄对植株生物量、商品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薯经过贮藏,含水量逐渐下降,干物质含量上升,淀粉所占比重也有所提高,而含糖量在冷藏条件下上升,在常温条件下贮藏下降。在一定贮藏阶段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微型薯的发芽势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时间后,发芽势又逐渐下降。生理年龄较老的微型薯播种后出苗快,植株分枝较多,易衰老;生理年龄较短的微型薯播种后出苗晚,主茎少,生长期长。在中原二季作地区由于适于马铃薯生长的气候条件较短,以生理年龄壮龄或较老的微型薯作为种子,结薯个数较多,薯重较大,产量高;而生理年龄较短的微型薯所结薯块个数少,重量较轻,产量低。
2012年02期 v.26;No.124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范书华;
尤金马铃薯是鲜食和加工兼用型品种,商品性好,大薯率高,适宜对俄出口。针对牡丹江山区半山区的气候特点和马铃薯品种尤金的生育特性,从品种习性、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方面总结了牡丹江山区半山区高产栽培技术。
2012年02期 v.26;No.12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