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遗传育种

  • 几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差异

    石瑛;卢福顺;王冬雪;

    以3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增长期进行分期取样,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状况进行比较,以摸清不同品种的块茎形成特性,为特定品种配套适宜栽培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3个品种的单株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延薯4号的产量最高,薯块膨大早,商品薯率高;东农309的产量其次,薯块膨大较早,商品薯率较高;克新13号的产量最低,薯块膨大偏晚,商品薯率中等;但3个品种的单株结薯数量和干物质含量相近,均为结薯数量适中、干物质含量中等的中晚熟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配套栽培技术,以保证各品种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2012年01期 v.26;No.12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栽培生理

  • 隔沟交替灌溉对我国半干旱地区马铃薯水分利用的影响

    谢开云;王晓雪;张若芳;巩秀峰;张世彪;MARES Victor;GAVILAN Carla;POSADAS Adolfo;QUIROZ Roberto;

    隔沟交替灌溉(Partial root-zone drying,PRD)被认为是一种节水灌溉的方法,它可以提高多种作物的水分利用率。本研究开展于我国甘肃与内蒙两个半干旱马铃薯种植区,比较常规灌溉与隔沟交替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两个试验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不同,所以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两试验点中,PRD50处理(隔沟交替灌溉,灌水量为经验灌水量的1/2)的产量与常规灌溉处理(C100,经验灌水量)的产量没有显著的差别,水分利用率却显著提高。研究显示,运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在保证产量不变的基础上节省用水量。另外,在易发生干旱的地区,选用适合的品种,同时采用覆膜技术对于增加马铃薯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2年01期 v.26;No.123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DNA甲基化研究

    李媛媛;程鹏;熊兴耀;洪亚辉;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性喜阴湿冷凉的环境,干旱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品质产量的稳定。试验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3个品种的马铃薯幼苗,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在20%的PEG胁迫下,‘大西洋’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有所增大。‘中薯3号’在20%的PEG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增长,甲基化基本趋势是减弱的。‘中薯5号’和‘中薯3号’情况类似,其甲基化趋势基本上也是随着时间增长而降低的。将特异带回收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其中几条带跟与萜类化合物合成等功能基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2012年01期 v.26;No.123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拉萨市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曾钰婷;刘正玉;斯年;许娟妮;谭淑琼;卫华;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在拉萨市筛选适合马铃薯玉米间作的栽培模式。以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与玉米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2:2,3:2和4: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3:2栽培模式下的纯收益最高,为8 895.1.元/667 m2,适宜在拉萨市推广。

    2012年01期 v.26;No.12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阜新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初报和效益分析

    王海新;赵艳;尤淑丽;

    阜新位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光照时间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马铃薯生长。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当地种植上茬马铃薯、下茬西兰花等蔬菜效益显著。而且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既减少人工投入,又能提高生产效率。文中主要对阜新地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做了阐述,对马铃薯下茬复种效益进行分析。

    2012年01期 v.26;No.123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土壤肥料

  • 湖南冬闲田马铃薯氮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黄科;刘明月;何长征;宋勇;吴秋云;熊兴耀;

    试验采用"3414"设计方案,分析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氮肥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全氮含量在全生育期间其动态变化呈现为苗期低,块茎形成期高,而在块茎成熟期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氮素浓度的变化表现为地上部>块茎;块茎中氮的含量均在块茎形成期最高,块茎成熟期下降。

    2012年01期 v.26;No.12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季高液体肥对乌兰察布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齐庆振;贺鹏程;邓兰生;赖忠明;涂攀峰;张承林;王荣贵;

    近年来,滴灌节水农业技术及其与灌溉设施相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乌兰察布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常因将杂质含量大、难溶解的常规肥料应用于滴灌系统,而造成滴头堵塞。液体肥料具有溶解性好、杂质少等优点,是利用滴灌设施进行追肥的理想肥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适量降低基肥用量的同时,通过每667 m2滴灌追施10、20、30 kg农季高液体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农季高液体肥处理比传统追肥处理增产显著,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幅达13.52%~22.36%,商品率提高4.68%~6.55%,每667 m2增收401.85~527.95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表明农季高液体肥可以在马铃薯作物上推广应用。

    2012年01期 v.26;No.123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病虫防治

  • 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分布与为害

    张建平;程玉臣;巩秀峰;哈斯;孙清华;杜密茹;张若芳;

    2009~2010年通过田间5点取样对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进行普查。结果查得病害有花叶病毒病(表现为花叶症的所有病毒病)、卷叶病毒病、紫顶萎蔫病、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炭疽病、叶枯病、枯萎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共计12种。查得害虫10种: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芫菁、双斑萤叶甲、草地螟、牧草盲蝽、马铃薯跳甲。明确了上述病虫的分布和为害程度,许多病虫是该地区目前严重威胁生产的问题。

    2012年01期 v.26;No.12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闵凡祥;郭梅;高云飞;王晓丹;胡林双;魏琪;董学志;张铉哲;武佩祥;

    试验在田间测定了克露、达克宁、银法利、瑞凡和中药杀菌剂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银法利,其次为瑞凡、达克宁、克露和中药杀菌剂,增产62%~155%,晚疫病烂薯率为1.20%~8.09%。根据病害发展曲线,病害发展前期使用5种药剂,均可达到显著防治效果。病害发展后期,建议选择银法利和瑞凡药剂。注意每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012年01期 v.26;No.123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地区春马铃薯生长期蚜虫的消长规律研究

    刘芳;杨元军;董道峰;马伟清;陈广侠;马蕾;王培伦;

    利用黄板诱蚜法,对济南市春马铃薯种植区的蚜虫迁飞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蚜虫数量整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蚜虫数量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开花期蚜虫数量达到了顶峰;最后,蚜虫的迁飞与天气关系密切,日最低温度和降雨都影响着蚜虫的数量。

    2012年01期 v.26;No.12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采用不同基质防治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的试验

    赵萍;岳新丽;康胜;

    为了提高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原料配制基质组合,结果表明:各配比组合对马铃薯疮痂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降低微型薯疮痂病感病率和病情指数,尤其添加一定比例的糠醛渣可有效抑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以糠醛渣:原网棚内的土=1:1配比的基质效果最佳,感病率为5.37%,病情指数为2.33%。

    2012年01期 v.26;No.12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应用叶绿素仪SPAD-502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

    刘艳春;樊明寿;

    SPAD-502是用于快速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一种便携式仪器,被尝试用于进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其具有快速、简便、适时、无损的特点。目前在禾谷类作物上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并已开始用于指导施肥实践,在马铃薯上前人也开始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马铃薯植株叶片形态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叶片为复叶,不能照搬禾本科作物上的研究成果,但综合分析SPAD-502的特点以及禾本科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成果可以推断,通过系统研究,完全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马铃薯氮素营养SPAD-502诊断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确立适合的诊断叶位并提出有效的方法消除氮素之外其他因素对SPAD读数的影响。

    2012年01期 v.26;No.12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

    陈万利;

    目前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其中黑痣病对马铃薯的危害很大,黑痣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它一旦在土壤中固定繁殖就会变的很难根除,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及块茎产量和质量。对于黑痣病的防治目前人们还是主要采取适宜田间农艺措施、化学药剂以及生物防菌剂等方法,而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马铃薯对立枯丝菌的抗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有研究者证实了转几丁质酶基因马铃薯植株对立枯丝菌具有一定抗性,所以基因工程技术在增强马铃薯抗立枯丝菌核病方面的应用被认为是可行的。

    2012年01期 v.26;No.12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产业开发

  • 定西市打造“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分析

    张世福;

    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市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综合优势明显。多样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特征及其充裕肥沃的土壤都为优质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是定西市成为中国薯都的基础显性优势;方便快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是定西市成为"中国薯都"的可鉴隐性优势;饮食习惯的优化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比较效益的突出是定西市成为"中国薯都"的后发潜在优势。

    2012年01期 v.26;No.123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达州市马铃薯生产与发展

    舒忠旭;

    分析了达州市马铃薯生产在自然环境,生态区域,科技支撑,良繁基地和扩种面积等方面的优势,但存在着种薯质量差,管理粗放,疫病为害重,脱毒薯推广慢,加工利用率低等问题;而马铃薯因增产潜力大,比较效益高,种植简便,用途广泛而在达州的发展前景广阔;建议通过调整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脱毒薯应用,发展加工与销售,加大支持力度等途径,促进达州市马铃薯生产发展。

    2012年01期 v.26;No.12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品种介绍

  • 昆明市马铃薯新品种—昆薯4号

    刘卫民;邹万君;魏明;朱维贤;李华;张丽芳;李珂;

    昆薯4号属中晚熟品种,是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选育材料中筛选而来,其杂交组合母本:381379.9,父本:XY16。在品种比较试验和云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9年该品种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昆薯4号"。

    2012年01期 v.26;No.12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4号

    徐成勇;刘斌;尔古俄哈;

    川凉薯4号新品种是1997年以Schwalbe作母本,56-2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7年在四川省两年区试中平均667m2产鲜薯1 514.44 kg,较米拉(CK)增产10.19%,大中薯率达73.11%;干物质21.10%、淀粉15.11%、还原糖0.097%、维生素C 27.5 mg/100 g鲜薯、粗蛋白2.02%;抗晚疫病、高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感青枯病。2009年5月13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2年01期 v.26;No.12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征集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论文的通知

    <正>为落实2011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2年7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召开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保证这次会议论文的正常出版,现提前征集,望广大马铃薯工作者相互转告。具体要求如下:

    2012年01期 v.26;No.123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