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月;栾凤侠;高宏伟;
以EH92-527-1转基因马铃薯为试材,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扩增马铃薯的内源基因(UGPase)和外源基因(NOS终止子、NPTII结构基因和EH92-527-1品系特异基因),将扩增产物在DHPLC非变性条件下分离,分析几个基因扩增的结果;将模板进行稀释,确定了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与凝胶电泳结果相比较,建立了马铃薯转基因成分筛选检测及品系鉴定的多重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筛选检测转基因马铃薯的四个内、外源基因,且与凝胶成像相比,有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 ng/μL。本文首次建立的马铃薯多重PCR-DHPLC检测方法,能够高通量快速准确的检测马铃薯中的转基因成分及对品系进行鉴定。
2011年03期 v.25;No.119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大春;吴承金;殷红清;戴清堂;瞿勇;
将2009年引进的彩色马铃薯品系在温室扩繁后进行正规的栽培试验,对各品系的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晚疫病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从中选出优良品系,为恩施州彩色马铃薯育种和下一年的正规试验提供材料和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AC0338和AC0151两份品系综合性状较优,有望成为恩施州彩色马铃薯主推新品种。
2011年03期 v.25;No.119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辛会英;骆赞磊;易杰;彭坚;杨英;彭小平;闻小军;
江西省马铃薯种植开始广泛应用冬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为探索适合该技术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试验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方式播种种植,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薯块特性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由于2010年两次低温霜冻天气,各品种出苗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均达到了96%以上,而生育期也比正常年份推迟20 d左右。10个品种的薯块性状表现差异不大,综合性状较好的有郑薯5号、郑薯6号和费乌瑞它。产量结果表现较好的有对照品种东农303、郑薯5号和郑薯6号,所以这3个品种更为适合万载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2011年03期 v.25;No.119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林;董云忠;孙先波;屠年忠;
在会泽县境内选择海拔有差异的3个试验点,选用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新品系进行多年多点产量比较试验,从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商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L-15和LN-8两个品系的产量较高,属高产稳产型品系,分别比对照合作88号增产89.1%和66.4%,且薯型好,适应性广,晚疫病发生轻,适合本地区及同类型地区示范性种植。
2011年03期 v.25;No.119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祥备;习敏;刘美英;张胜;蒙美莲;
以紫花白、陇薯3号、大西洋为材料,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铜素吸收、积累、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间马铃薯全株平均铜含量为11.62 mg/kg。叶片中铜素累积吸收量陇薯3号呈S型曲线变化,紫花白、大西洋呈抛物线趋势变化;茎中表现为紫花白、陇薯3号呈渐增趋势,大西洋则变化平稳;全株和块茎中的铜素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各器官铜素累积吸收量均表现为陇薯3号>紫花白>大西洋。淀粉积累期是吸铜最多、最快的时期。全生育期平均,铜在叶、茎、块茎中的分布分别为28.44%~39.23%、10.67%~18.68%、42.10%~60.89%。收获时马铃薯体内的铜素运转率为77.85%~94.61%。每生产1 000 kg鲜块茎平均吸收铜3.83 g,消耗系数平均为0.0015,生产效率平均为265.21。
2011年03期 v.25;No.119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志强;陈丹;孙士林;张建昌;
试验以黑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覆盖方式、基肥及追肥条件下黑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美人品种的种植密度每667 m2控制在3 500株左右比较适宜;采用地膜覆盖可使齐苗期和成熟期相对提早,比对照分别提早7 d和8 d,鲜薯产量每667 m2比覆土露天栽培增产143.8 kg,增幅9.5%;基肥每667 m2施用人畜粪肥3 000 kg+草木灰100 kg,追施钾肥以现蕾初期追加增产效果最佳。
2011年03期 v.25;No.119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汇;王丽;张俊莲;王蒂;
马铃薯试管苗在全价、60%钾素、30%钾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第20、40 d时测定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0%的低钾培养环境对马铃薯试管苗新叶发生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增加,植株生长健壮。30%的低钾培养环境依然能够促进新叶的发生,但抑制根系的伸长,胁迫至40 d时,生物量显著降低,试管苗的细胞膜透性相对值、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明显降低,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60%低钾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基本相同,无差异显著性,表明含60%钾元素的MS培养基适宜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
2011年03期 v.25;No.119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国泽新;
建平县位于辽宁西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约达1.3万hm2,是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4。多年来,马铃薯单产水平徘徊不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种植普遍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把适宜种植马铃薯这一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本文通过分析建平县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现状,找出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用于技术指导,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从而更好地促进建平县马铃薯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2011年03期 v.25;No.119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永福;白小东;
晋北地区是山西马铃薯的主要产区,约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0%,但大部分丘陵山区由于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粗放,生产力水平提升缓慢,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晋北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优势与问题,从选择品种、水肥管理、种薯处理、规范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提出了该地区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达到指导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目的。
2011年03期 v.25;No.119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峰;王风;王洋;仲义;陈树良;王中伟;
吉林省马铃薯生产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生产中为一年一作。本文依据马铃薯、冬小麦的生物学特点,提出了马铃薯复种冬小麦两年三作或马铃薯复种马铃薯的栽培模式,试图避开马铃薯病毒病高发期,用时间差换得地域差,本地延迟繁殖马铃薯种薯,在获得优质种薯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011年03期 v.25;No.119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庆东;吴兴泉;陈士华;刘晓磊;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株系分化现象明显,难于准确鉴定。本研究利用核酸序列分析工具对PVY主要株系的全基因组序列、cp基因序列和p1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探明了PVY主要株系的分子特征。结果表明,具有PVYN株系血清型的PVYN、PVYNTN株系与具有PVYO株系血清型的PVYO、PVYN:O、PVYNW株系间在cp基因第50位和第86位核苷酸处存在特异性分子变异;将p1基因与cp基因联合进行序列分析可对PVY各主要株系进行准确的鉴定,并建立了具体的分析方法。
2011年03期 v.25;No.119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刁琢;张雅奎;李功义;董传民;徐学谱;
试验研究了3种化学防治策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当地习惯防治方案每7 d喷药1次效果最好,在控制田间病害发生的同时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各化学防治策略效果均优于空白对照,且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对于生长季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且田间种植非抗性品种的区域,在病害发生期内合理的缩短用药间隔期、增加喷施次数有利于控制晚疫病在田间的发生及传播,同时降低病害引起的经济损失。
2011年03期 v.25;No.119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关红颖;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目前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和流行的程度均不同,但一般年份都会使得马铃薯产量减少20%左右,所以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简单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从品种选择、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借鉴。
2011年03期 v.25;No.119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先丹;龙玲;刘红梅;吴长松;熊咏;黎藜;颜兴;
选择毕节地区主推品种威芋3号微型薯(大小为每粒11~20 g)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一级原种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品种和粒级相同的情况下,原原种扩繁一级原种时晚疫病发生轻重与种植密度不相关;每667 m2种植密度从4 500粒增加至6 500粒,各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综合单位成本、产量、大中薯比例等分析,在选择粒级为每粒11~20 g的原原种进行栽种时,每667 m2种植密度以4 500~5 500粒较适宜。
2011年03期 v.25;No.119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巩永平;
为了探索出既高产、商品薯率又高的早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的适宜栽培模式,特在甘谷县渭河川道高水肥、高产栽培区设置栽培模式与产量产值的关系试验。在株距均为0.3 m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垄距的单垄单行种植(0.7、0.6、0.5 m)与常规单垄(垄距0.93 m)双行种植对早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垄单行栽培,可减少种薯用量,节约成本,商品薯率、单位面积产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垄距0.7 m模式增值明显。
2011年03期 v.25;No.119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景山;李文刚;曹春梅;胡冰;高卿;谭桂莲;梁玉红;韩素娥;
通过对正常留种和夏播留种的对比试验,可以获得正常留种和夏播留种的差异性,为当地马铃薯生产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夏播留种生长时间短,它的各项生长指标弱于春播留种是很正常的。但从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来看,夏播留种试验是成功的。按当年商品薯地头收购价格计算,夏播留种每667 m2收入为727.5元,比当地农民平均每667 m2毛收入700元多27.5元,说明夏播留种在当地实施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1年03期 v.25;No.119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