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序武;
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紫花851、福克76和福克212在福建周宁试种。从品种的特征特性、晚疫病抗性及鲜薯产量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克新3号高,对晚疫病抗性均表现高抗或抗病,除了福克76裂薯较多外,其余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好。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中薯3号、紫花851和福克212的引进力度,加快周宁县马铃薯老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同时继续引进新品种进行试种,增加农户对新品种的可选择性。
2010年06期 v.24;No.116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廖华俊;江芹;董玲;刘梅;李卫文;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本文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加工品种LK 9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较适合在安徽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2010年06期 v.24;No.116 324-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宿飞飞;吕典秋;邱彩玲;李勇;刘尚武;王绍鹏;刘伟婷;
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工厂化快繁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出现细菌污染,严重影响试管苗的生长,给生产带来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试验分别加入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及青霉素和链霉素配合使用的抗生素,研究抑菌剂及抑菌剂浓度在马铃薯快繁过程中的抑制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青霉素G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混合物都能抑制细菌的污染,但青霉素各处理不仅能抑制细菌污染,而且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青霉素60 mg.L-1的效果最好,同时抑菌剂的抑菌作用具有时效性。
2010年06期 v.24;No.116 330-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惠贤;刘永贤;农梦玲;李文宝;梁海玲;杨为芳;
为了寻找合适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冬我们首次从青海引进了部分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广西开展了不同种植畦面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与青薯8号出苗均比较快而整齐;青薯8号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同一马铃薯品种小畦种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均大于大畦种植,除青薯8号外,鲜薯产量也以小畦种植处理较高。可见,在免耕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马铃薯的品种特性,适宜的安排马铃薯种植方式,以实现免耕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2010年06期 v.24;No.116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小波;方志伟;李一聪;彭晓江;黄春梅;张小兰;吴晓燕;刘晓津;
为探索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的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制定了不同株距的单因素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株距为23 cm(密度为每公顷74 882株)平均产量最高;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对株高、单株平均薯块数、商品薯率有一定影响。
2010年06期 v.24;No.116 338-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王季春;高旭;唐道彬;吕长文;赵勇;
通过剪匍匐茎尖端和祛除一次匍匐茎,研究匍匐茎,调控对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及匍匐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匍匐茎调控方式对植株根茎叶生长影响极显著。剪匍匐茎尖端和祛除一次匍匐茎均能有效抑制植株株高,增加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延缓根系衰老并促进匍匐茎生成。
2010年06期 v.24;No.116 34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戴清堂;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陈家吉;
为加速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本研究以鄂马铃薯7号为试材,在高低两个海拔高度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底肥种类的高产栽培试验。种植密度设计每667 m2 3 500株、4 400株、5 400株3个水平,底肥设计每667 m2施牛粪2 500 kg、复合肥25 kg、复合肥10 kg+过磷酸钙25 kg 3个水平。结果表明:无论低山还是二高山地区鄂马铃薯7号的最佳种植方式是667 m2种植密度5 400株、底肥为复合肥25 kg,667 m2平均产量达2 324.5 kg。
2010年06期 v.24;No.116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际才;寸定安;冯绍卫;
甘蔗和冬种马铃薯是德宏州的优势产业,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行间套种冬马铃薯,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缓解用地矛盾,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的有效措施。德宏州农技推广中心主要研究人员,经过近年多次试验研究,总结出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对确保甘蔗、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产技术要求作了规范,为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和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2010年06期 v.24;No.116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晓丽;李文伟;马丽君;
张掖市沿祁连山冷凉区域是甘肃省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开展了大量的马铃薯栽培试验,总结出了该区域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示范应用效果显著。本文主要从不同区域选择不同品种、整地施肥、种薯精选、种薯处理、播种方法、播种密度、适时灌溉、科学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冷凉区域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2010年06期 v.24;No.116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长魁;张强强;赵丽梅;
经多年引种试验示范,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张掖市城郊蔬菜区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7.5 t,最高产量可达67.5 t,每公顷产值为30 000~75 000元。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或大小拱棚复种秋菜等,每公顷产值为45 000~150 00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足基肥、根外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浅灌勤灌、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晚霜冻害及适时收获等。
2010年06期 v.24;No.116 35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开云;王晓雪;王凤义;
人口持续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是造成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提高作物单产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靠这两个手段来增加产量的潜力十分有限。而马铃薯利用冬闲田在增加生产面积和提高单产水平都有巨大的潜力。由于利用冬闲稻田生产马铃薯在销售价格、资源利用、栽培方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种种优势,近年来其面积和产量都在迅速增加。
2010年06期 v.24;No.116 370-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汤浩;
福建省是南方冬作马铃薯的优势区和主产区。近年来,全省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甘薯居第3位。本文从福建省马铃薯的季节、区位和产后加工等产业优势,马铃薯区域划分、生产分布、种植品种及利用途径、产量表现以及贸易概况等生产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福建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同时,从政府的科学规划、提高组织化程度、宣传引导和投入以及科研的人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害防治、贮藏加工和机械等两个主要方面对未来福建省马铃薯的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2010年06期 v.24;No.116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李荫藩;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薯生产不规范,种薯质量检测制度不健全,品种结构不合理,贮藏设施不配套是山西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规范生产行为,加快马铃薯专用型品种的引进筛选和培育,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等项符合山西省马铃薯生产实际的发展对策。
2010年06期 v.24;No.116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