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学术园地

  • 氮素形态与马铃薯品质的关系

    张美琴;马建华;樊明寿;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含量、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内硝酸盐含量从块茎形成期到成熟收获期是逐渐降低的。使用铵态氮肥并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显著地抑制马铃薯块茎硝酸盐的积累;与硝酸盐含量变化相似,从块茎形成期到收获期蛋白质含量也逐渐降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铵态氮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虽然马铃薯被认为是喜硝作物,但本研究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不仅没有造成马铃薯产量的显著差异,而且块茎内淀粉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2008年06期 v.22;No.104 32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块茎“定形”技术研究

    方子森;高凌花;程红玉;张俊莲;王蒂;

    马铃薯块茎的外形是重要的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为使马铃薯块茎外形生长规则理想化,试验采用块茎开始膨大直径达2 cm左右时,在其外面加套简单模具,让块茎生长随模具而"定形"的方法,试验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近圆柱形块茎。经测定"定形"块茎芽眼极浅,近乎平面,且稀少,比对照减少37.5%,菜用时切削量减少18.25%。"定形"块茎形状规则,清洗切削方便,利用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增值开发潜力。

    2008年06期 v.22;No.104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甘秀芹;何虎翼;韦本辉;韦威旭;宁秀呈;唐秀桦;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2008年06期 v.22;No.104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5个马铃薯品种组培幼苗的磷效率差异研究

    陈春霞;胡延玉;倪苏;胡应锋;王西瑶;

    试验以5个生产用马铃薯品种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茎切段在正常磷及低磷培养基中生长30 d时幼苗的磷营养效率差异,为筛选出适宜于生产用的磷高效马铃薯品种奠定了基础。试验结果表明,5个马铃薯品种幼苗在正常磷和低磷胁迫下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利用各品种幼苗的磷效率指标(植株干重、鲜重、吸磷量、磷利用效率)的相对指标(低磷处理的结果/正常磷处理的结果×100)进行聚类分析(类平均法)的结果表明,大白和I-1035属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中农Ⅷ是磷低效基因型品种,凉薯97和疫不加则属于中间类型品种。

    2008年06期 v.22;No.104 33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研究简报

  • 白糖浓度及光照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曾述容;包玲;对三汗;付文进;范宏迪;

    用马铃薯脱毒苗直接在三角瓶中诱导马铃薯结薯,试图在更少的空间和更短的时间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薯,以便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获得高质量的原原种。本试验在6 mg.L-1 6-BA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试管薯,通过对不同白糖浓度、不同光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黑暗条件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和平均单薯重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加入100 g.L-1的白糖明显提前试管薯形成期,显著增加结薯数和单薯重。

    2008年06期 v.22;No.104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影响马铃薯淀粉产量的因素研究

    梁烜赫;高华援;刘峰;石晓华;王凤;

    选用春薯3号、克新12、春薯4号、普兹内依兹、良4AL-204等6份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18(61×3)2混合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马铃薯淀粉产量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产量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普兹内衣兹、春薯3号2份材料、每公顷施用1 049.8 kg复合肥和株距25 cm配置,是理想的田间生产方案。

    2008年06期 v.22;No.104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原原种产量研究

    朱明全;黄雪丽;倪苏;刘帆;王西瑶;

    为了解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生产原原种情况,探索一种高效、高产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对川芋早和米拉试管苗移栽到基质(V锯末:V细土=1:2)30、45 d后剪取顶芽(带有3~5片叶),将顶芽扦插在相同基质的防虫大棚网室内。分品种比较一次扦插苗(第一次顶芽)、二次扦插苗(第二次顶芽)、剪取一次的试管苗、剪取二次的试管苗、未作处理的试管苗(对照)的各自的产量及其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一次扦插苗平均单粒重最大,川芋早每粒为4.0 g,米拉为3.7 g,极显著高于剪取一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和二次扦插苗。对照单株结薯数最高,川芋早每株为3.9个,米拉为4.0个,显著高于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二次扦插苗、一次扦插苗。剪取顶芽能显著增加由一株试管苗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剪取一次顶芽和剪取两次顶芽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差异不显著。对移栽的试管苗可以剪取一次顶芽,并将顶芽作为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此方法能显著增加原原种产量。

    2008年06期 v.22;No.104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冀张薯8号马铃薯网室原原种生产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张希近;

    以新育成并经国家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8号脱毒假植苗为材料,在40目尼龙网纱覆盖网室内进行不同定植密度对产量构成进行试验。设行距80 cm,株距20 cm、25 cm、30 cm、35 cm进行标准化繁种栽培试验,结果以株距25 cm单株经济性状最佳,中等块茎的生产比例大,为今后该品种网室原原种生产提供了依据。

    2008年06期 v.22;No.104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福帅得和科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郑贵仁;庞福德;

    试验通过对日本石原产业出品的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福帅得悬浮剂和10%科佳悬浮剂均能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中50%福帅得悬浮剂施用效果最佳,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80.4%、80%、78%,增产率达34.8%,其次为10%科佳悬浮剂,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79.7%、79.6%、76.1%,增产率达34.8%。

    2008年06期 v.22;No.104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会宁县马铃薯施肥技术试验与效益分析

    张小红;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会宁县马铃薯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每公顷专用肥400.5 kg作底肥,199.5 kg作追肥,施肥比例为2:1效果最好,其产量可达20 558.25 kg.hm-2且薯块整齐,商品性好,施肥效益明显。

    2008年06期 v.22;No.104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信息快递

  • 关于征集200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论文的通知

    <正>为落实2008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09年7月在陕西榆林市召开200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保证这次会议论文的正常出版,现提前征集,望广大马铃薯工作者相互转告。具体要求如下:

    2008年06期 v.22;No.104 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洲晚疫病防治协作组2008年工作会议简介

    李颖;

    <正>Euroblight(欧洲晚疫病防治协助组)工作会议每一年半举行一次,由欧洲主要马铃薯国家轮流主持。此次2008年Euroblight工作会议由挪威植物保护研究所(Bioforsk)主办,会议于10月28~31日在挪威哈马尔举行,会议内容主要是讨论、交流近年来欧洲各国在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上的研究进展。来自欧洲主

    2008年06期 v.22;No.104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马铃薯抗晚疫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娜仁;赵君;张之为;杜衍平;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因此研究马铃薯抗晚疫病菌机制对于控制马铃薯病害尤为重要。本文从马铃薯的细胞结构、防御酶系、活性氧的变化以及介入马铃薯抗性的各种信号分子等几个方面叙述了近几年来马铃薯抗晚疫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8年06期 v.22;No.104 35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王晓丹;李学湛;刘爱群;郭梅;闵凡祥;胡林双;盛万民;于振民;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在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与A2交配型测定、马铃薯晚疫病检测技术研究、抗晚疫病育种及植物源杀菌剂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方法,这些对今后黑龙江省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008年06期 v.22;No.104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马铃薯常见畸形块茎出现原因与防止方法

    尚梅花;李锡志;

    <正>1闷生薯闷生薯也叫梦生薯。1998年在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时,将延边农科所提供的两个马铃薯新品种冬季一直存放在有暖气设备的办公室里,至2月28日播种在岑石乡郭家岑石村菜田里。播种前一天将已长出10~15 cm薯芽掰掉割块后,按行距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寒山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陆慧玲;

    <正>绥棱林业局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绥化地区东北部,绥棱县境内。东经127°37′~128°21′,北纬47°26′~48°06′。平均海拔349 m。最高海拔711.9m,最低海拔249 m,地形为低山丘陵。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风大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来霜早,降温急剧,无霜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抗旱保苗技术

    高鸿飞;崔建荣;

    <正>马铃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及南部山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新品种的广泛引进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明显增大,并开始采用配方施肥、机械播种等先进农艺措施,从而促进了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栽培技术

  • 宁夏中部干旱带马铃薯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吴金铭;

    <正>1选地、整地马铃薯的丰产,是以北方一季作区农民多年实践经验为基础而总结出来的。它以"两大两深"即"大芽块、大垄、深种、深培土"为主体内容,起垄或培土20 cm左右,马铃薯栽培地块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土壤砂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与缓坡地块最为适宜。选地切忌重茬,也不要在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引大秦王川灌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吕兴密;张世彪;王文;樊胜祖;

    <正>1选茬与整地宜选麦类、玉米、豆类等茬口,要求土地平整、灌溉便利。秋季应深耕。每667 m2秸秆还田时应配施尿素10 kg(或农家肥1~4 t)、过磷酸钙50~60 kg,促进秸秆腐熟分解和磷肥深施提高肥效。春季整地要做到使土块细、碎,若耙地与起垄相隔时间较长,应在耙地后2~4 d内进行镇压,若施肥后旋耕,旋耕后立即镇压,以免跑墒。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陇中川水及二阴区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明;

    <正>1选茬整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地块;沙质壤土质地疏松、透气、保肥、排水、保水等性能良好,适于马铃薯栽培。土壤层不少于50 cm,耕作层不少于20 cm。另外,选择未施用过除草剂或已过安全间隔期,交通便利,可停靠大型车辆和顺利作业的地块。适宜的前茬作物,大体上以禾谷类、豆类作物为好,不宜以胡麻、油

    2008年06期 v.22;No.104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病害防治

  •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孙彦良;孟兆华;

    <正>马铃薯黑胫病(Potato Black Leg)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马铃薯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植株发病率轻者2%~5%,严重可达40%~50%,在田间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贮藏时若管理不善,窖温偏高则易引起烂薯,损失更加严重。

    2008年06期 v.22;No.104 3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茎基腐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

    张洪仁;吴春梅;张红;

    <正>马铃薯茎基腐(Rhizoctonia solani Kuhn)为真菌性病害,原本属于次要病害。由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各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带病种薯得不到更换,从而导致马铃薯多种病害逐年加重发生。近年来,马铃薯茎基腐已经成为讷河地区马铃薯主要而致命的病害之一。发病轻的年份,发病率达30%~50%,产量降低20%~40%,发病重的年

    2008年06期 v.22;No.104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产业开发

  • 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对策与发展趋势

    姜成模;康哲秀;金顺福;玄春吉;南哲佑;

    <正>马铃薯在吉林省是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吉林省马铃薯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逐步提高。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潜力很大。因此探讨吉林省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促进吉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08年06期 v.22;No.104 37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现状与对策

    董福玲;王建中;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快餐业的影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与流通业发展比较迅速,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已达500万hm2,总产量约800亿kg。

    2008年06期 v.22;No.104 378-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惠东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洪;曹先维;全锋;

    <正>惠东县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县耕地面积3.2万hm2,其中1.7万hm2全年无霜,冬季少雨、阳光充足、气候暖和,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国家,水陆交通便利,是冬种马铃薯的理想之地。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惠东县营造特

    2008年06期 v.22;No.104 380-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品种介绍

  • 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薯1号

    徐成勇;郭浩;刘斌;尔古俄哈;刘明英;

    <正>1选育经过1999年用Serrena作母本,Apat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实生籽,2000年实生苗培育获实生薯,2001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2002年株系圃鉴定入选,编号011-28。经品系、品比试验、州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品质检验、抗病鉴定、原种质量鉴定、田间技术鉴定选育而成,于2008年3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川凉薯1号。

    2008年06期 v.22;No.104 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