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周平;郭志敏;高杰;曲微;
采用改良的桶栽法和排除根系法两种方法测定马铃薯植株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三个阶段根际器官CO2和O2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天之中,马铃薯根际器官的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O2的呼吸速率和CO2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整个生育期过程中块茎形成期的呼吸速率最大。两种测定方法的根际器官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2008年02期 No.10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占元;郑殿峰;马光恕;金光辉;王艳杰;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比利时212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烯效唑和SODM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100mg·kg-1)和烯效唑(5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经济性状;烯效唑(50mg·kg-1)和SODM(10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了还原糖含量;DTA-6(100mg·kg-1)和SODM(100mg·kg-1)显著提高了酚类物质含量,烯效唑(50mg·kg-1)显著降低了酚类物质含量;各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2008年02期 No.10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李标;王季春;黄振霖;何凤发;唐道彬;吕长文;陈宇星;吴婷;罗小敏;刘丽芳;
通过去叶和植株下放的处理方式改变雾化栽培马铃薯植株的源强来探讨源器官调控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和植株下放能显著增加雾化栽培马铃薯植株的高度,但会极显著降低植株的茎粗、分枝数、根系体积、单株匍匐茎数和单株合格薯块数。
2008年02期 No.10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荣;王一航;文国宏;李高峰;
对马铃薯9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8个杂种无性一代的8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①8个性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超中亲优势的大小顺序为:烂薯率>块茎产量>结薯数>淀粉含量>单个块茎重>薯形>块茎外观>结薯习性;超高亲优势的排列顺序则为:结薯数>单个块茎重>块茎产量>块茎外观>烂薯率>淀粉含量>薯形>结薯习性。②品种P(2L0031-17)、P(4陇薯3号)、P(7L0218-38)、P(995D-P-8)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是理想的亲本材料。③组合P1×P4、P2×P9在淀粉含量、块茎产量等性状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在马铃薯高淀粉育种中应选择高淀粉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2008年02期 No.10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凯;张琦琦;石瑛;陈伊里;
把北方一作区的6个品种,中大1号、内薯7号、克新12号、东农303、延97-8和尤金分别种植在加格达奇、牙克石、克山、哈尔滨、延吉和本溪6个地点,对各品种在各地点的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大1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但在试验区域内其品种稳定性差,延97-8的淀粉含量较高,且在试验区域内的品种稳定性好;加格达奇地区种植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均值最高,本溪为淀粉含量均值最低,淀粉含量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
2008年02期 No.10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姜丽静;卢翠华;石瑛;邸宏;刘辉;姜丽丽;
采用讷16、克新16、克新13和西北果4个马铃薯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前花蕾经2~8d、4℃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以2~4d处理的效果最好,接种后经24~48h、32℃热激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还对低温预处理和热激处理相配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配合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处理,单独热激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低温预处理。
2008年02期 No.100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丁运华;李桥文;陈兆贵;
以广东省引种的荷兰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从茎尖脱毒分化到试管微型薯诱导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S+NAA0.10mg·L-1+6-BA1.0mg·L-1为诱导愈伤组织的合适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时,GA3的最适浓度为0.1~0.2mg·L-1;壮苗阶段,液体基本培养基MS加矮壮素CCC1.0~1.5mg·L-1的效果较好;弱光照比连续强光照更有利于结薯,弱光处理40d后黑暗处理一周,结薯诱导培养的时间为50d左右,0.1%的活性炭对诱导结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02期 No.100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谢文;刘文贤;翟均平;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二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农家肥11250kg、N肥172.5kg、P肥75kg、K肥150kg,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481.5kg,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肥156kg、P肥85.5kg、K肥120.5kg,N:P:K比例为1:0.55:0.77,每公顷结薯数产量高达158055个,在栽培时可结合二者进行施肥。
2008年02期 No.10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宏安;郑太波;李延亭;谢瑛;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大西洋、东北白和克新1号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矮壮素在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壮苗及种质保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0.3~0.8mg·L-1的矮壮素能有效抑制马铃薯试管苗的腋芽萌发,推迟腋生枝条萌芽的时间,保持马铃薯试管苗的正常生长,便于试管苗的增殖,能使马铃薯试管苗种质常温保存达2个月,降低了生产成本。
2008年02期 No.100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忠热;周从福;黄永林;滕瑜;段德芳;
为加快三都县马铃薯品种更新,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品质和效益,对新引进会-2等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为高产炸片品种,在三都县可作订单大面积推广种植;会-2、威芋3号、费乌瑞它为高产粮菜、优质专用商品薯品种,可大面积示范推广;夏波蒂综合评价差,不适宜推广。
2008年02期 No.100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滨;马力;
以脱毒马铃薯克新18号原原种为材料,在网棚内做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距66cm,株距20cm的密度,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单株粒数最多,10g以上原原种占的比例最大;行距66cm,株距17cm的密度,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原原种粒数产量可达最高。
2008年02期 No.100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祖金;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订单农业的完善,福安市溪潭镇内陆半山区积极发展冬种农业,脱毒马铃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物。但品种较为单一、老化,当家品种克新3号经多年种植,种性退化、产量低下、商品性差,无法适应市场需
2008年02期 No.100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中梁;
<正>天水市渭河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沙壤,地下水位高,气温回升快,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0℃左右,适于地膜早熟马铃薯复种蒜苗。目前沿岸的武山、甘谷、麦积三县区种植面积
2008年02期 No.100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绪明;
<正>德化地处闽中山区,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常年栽培面积近4000hm2,其中冬种3000hm2。它对提高粮食总产量,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地下块茎,既可作菜、粮、饲用,又适宜加工
2008年02期 No.100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