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本刊特稿

  • 在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危朝安;

    <正>同志们:在全国秋冬种工作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我们首次召开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发展马铃薯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推进马铃薯

    2007年06期 No.98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在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王国良;

    <正>(2007年9月29日甘肃定西)尊敬的危朝安副部长、陆武成副省长,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农业部门和扶贫部门的同志在甘肃定西聚集一堂,共商马铃薯产业发展大计,这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今年初视察定西工作时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切实抓好"科学种植、培育良种、市场开拓、加工增

    2007年06期 No.98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的讲话

    屈冬玉;

    <正>(根据录音整理)一、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六点启示来定西,我每次都受到教育,有感而发。我觉得定西发展区域优势现代农业,以马铃薯产业为支柱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有六点:

    2007年06期 No.98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术园地

  • 适合马铃薯晚疫病菌生长的培养基改良试验

    金光辉;白雅梅;孙秀梅;徐学谱;吕文河;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全球第一大作物病害,对马铃薯生产危害非常严重。在对该病菌的研究中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是比较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晚疫病菌接种到黑麦与胡萝卜不同混合比例的5种培养基上,通过隔日调查的方法,比较其菌落生长直径的大小和产孢量的多少,以此作为衡量5种培养基培养效果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黑麦与胡萝卜的比例为1:1时,晚疫病菌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培养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培养基来培养马铃薯晚疫病菌,这对开展晚疫病菌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007年06期 No.98 33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早熟品种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表现

    赵韦;白雅梅;徐学谱;吕文河;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是人类获得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本研究测定2个早熟马铃薯品种(东农303和Jemseg)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表现。2004年从7月1日起每周取一次样,每次取3株,共取9次,测定单株结薯个数,单株薯重,及维生素C含量。东农303单株结薯个数较多,多达9个。和东农303相比,Jemseg结薯数较少,平均4个左右。但是,就产量而言,东农303从7月22日起始终高于Jemseg。东农303在生长发育期间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呈抛物线形式,8月5日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Jemseg的变化曲线和东农303的相似,但最高值出现在7月29日。维生素C含量东农303高于Jemseg。东农303是高产高维生素C的品种。

    2007年06期 No.98 33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闵凡祥;郭梅;胡林双;王晓丹;魏琪;董学志;马纪;吕军;

    本试验测定了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室内毒力最强的为苦参醇萃取物(ACS4),其次分别为瑞香狼毒水提取物(HCS1)、乌头醇萃取物(ACS3)和甘草醇萃取物(ACS2),其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0177g·mL-1、0.0207g·mL-1、0.0305g·mL-1和0.0623g·mL-1;浓度为0.05g·mL-1的ACS4、0.08g·mL-1的HCS1、0.2g·mL-1的ACS2抑制产孢效果与空白对照间差异达极显著;经ACS4和HCS1处理的晚疫病菌侵染马铃薯后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说明这两种提取物能有效抑制晚疫病菌的侵染。ACS2、ACS3也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

    2007年06期 No.98 337-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发根农杆菌介导抗菌肽Shiva1基因转化马铃薯的初步研究

    刘春元;殷宪平;邢小萍;

    利用已构建载体530Shiva,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1号、澳布、HLS和夏波蒂的试管苗及块茎盘的研究。结果表明,以Kan50mg·L-1和100mg·L-1作为筛选转基因细胞和植株的剂量。对于发根农杆菌侵染马铃薯试管苗应采用新鲜菌落直接涂抹伤口进行侵染,这种方法诱导生根率高且易于操作,根诱导率、成愈率及分化率远高于浸泡法;发根农杆菌转化试管苗,后期愈伤组织分化产生5个幼苗。发根农杆菌菌液侵染甘农薯1号和夏波蒂两品种的块茎盘,7d后就有很小的毛状根突起产生,2周后即有大量毛状根产生,3周后毛状根产生量有所减少,产生的毛状根3周时其成愈率分别为31.0%和27.0%,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比较困难,分化出3个幼苗,分化率分别为6.45%和3.70%。转化材料进行冠瘿碱检测表明,分化苗均为胭脂碱阳性反应。环腐病菌接种试管苗结果表明,分化植株与对照相比抗性明显增强。

    2007年06期 No.98 34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信息快递

研究简报

  •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不同分带平衡丰产技术研究

    郑元红;潘国元;刘文贤;张晴;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玉米—马铃薯分带及密度在中低产旱地上的平衡丰产技术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和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种植密度,其次是带距。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马铃薯最大产量的带距平均为1.79m,平均密度是57465穴·hm-2,最大平均产量可达18930.2kg·hm-2;玉米最大产量的带距平均为1.69m,平均密度是52815株·hm-2,最大平均产量可达6007.2kg·hm-2;马铃薯—玉米间套作模式的最佳栽培农艺措施为:带距1.72m,马铃薯49065穴·hm-2,玉米52200株·hm-2,利润可达10488.15元·hm-2。

    2007年06期 No.98 34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郑州春季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方贯娜;庞淑敏;李建欣;

    试验针对国内几个优良的早熟品种在当地春季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虽然在整体产量上与当地品种郑薯6号持平或略低,但每个品种在其他性状上却优于郑薯6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当地品种。

    2007年06期 No.98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用新型培养基培养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比较试验

    杨萍;于庆祥;牛小宁;杨智;

    采用新型培养基、医用棉+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琼脂凝固培养基分别培养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经比较其新型培养基培养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潜力大,可利用节间多,而且制备简单,感染率低,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是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理想培养基。

    2007年06期 No.98 351-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冬种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罗文彬;汤浩;吴秋云;李光星;许泳清;

    为了增加福建省冬种马铃薯的品种,克服现有品种的困难,通过对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薯1号、费乌瑞它和中薯3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667m2产量均超过1500kg,适合在我省推广;大西洋由于在产量上表现不佳,适合在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种植。

    2007年06期 No.98 35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二倍体马铃薯在育种中的应用

    邱彩玲;白雅梅;吕典秋;魏峭嵘;吕文河;

    普通马铃薯遗传基础非常狭窄是世界马铃薯育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上存在着丰富的二倍体马铃薯资源,它们可以向普通马铃薯导入存在于二倍体种内的抗性基因和优良的品质基因,增加普通马铃薯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综述了马铃薯育种概况,二倍体马铃薯在育种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以及已经取得的成绩等,旨在为马铃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2007年06期 No.98 35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群体结构研究进展

    雷崇艺;

    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抗甲霜灵菌株、A2交配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抗病育种、化学药剂的研制和使用以及种薯选用等方面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2007年06期 No.98 360-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开发夏津县棉花与马铃薯间作技术及建议

    冉祥春;

    <正>夏津县是全国有名的产棉大县,并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当地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发展棉薯间作。加之棉薯间作共生期短,易栽培,马铃薯产量高,耐贮存,市场前景好,这都为棉薯间作高产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7年06期 No.98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固原市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董风林;靳军良;方海军;马桂艳;杨晓明;谢霞;张刚;

    <正>马铃薯是固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固原市委、政府把马铃薯产业确定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由"九五"期间的32.28万hm2,扩大到"十五"期间的49.92万hm2。

    2007年06期 No.98 36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界首市改进马铃薯传统栽培技术的11项措施

    谢兰光;

    <正>近年来,界首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配套,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根据本人多年来生产经验,提出11项改进措施,供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者参考。

    2007年06期 No.98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栽培技术

  • 中薯3号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栽培技术

    潘永;赵爱菊;王卉;张春强;

    <正>在上世纪70 ̄90年代,豫西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一般都在35℃以上,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所以,生产上采用的品种基本上是以极早熟类型东农303为主。但该品种

    2007年06期 No.98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地区脱毒马铃薯促早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岳忠海;唐德贤;张驰;张建国;

    <正>早熟马铃薯在新疆发展较快,填补了我区夏季无马铃薯食用的空白。近几年来,我们经过对费乌瑞它系列品种的引种试验、观察对比、示范推广,总结出了一套一年两茬栽培模式,供同类地区参考。

    2007年06期 No.98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吉县绿色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马尚明;

    <正>西吉县是一个以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7.6 ̄8.0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7%,马铃薯生产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马铃薯生产的丰收与否和质量高低,

    2007年06期 No.98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产业开发

  • 广西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

    谭仕彦;韦文科;

    <正>近年来,广西根据地域、气候、社会、技术等状况,科学种植马铃薯,使农民收益大大增加,形成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1广西马铃薯产业优势及现状1.1广西马铃薯产业优势1.1.1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区域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所处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2007年06期 No.98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峰;张宇航;程宝忠;

    <正>我国是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发展很快,从1993年的343万hm2发展到2005年的488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总产量约7000多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9%。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在未来几年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

    2007年06期 No.98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病害防治

  • 芫菁对马铃薯危害特点及防治研究

    孙慧生;卢志俊;王志强;

    山西省蒲县是晋南最大的马铃薯产区之一,芫菁(俗称斑蝥)对当地马铃薯的危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常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大损失。经调查,在当地危害的芫菁主要是豆芫菁属和斑芫菁属并以豆芫菁属为主。经防治试验,菊酯类农药对芫菁防治效果良好。

    2007年06期 No.98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品种介绍

  • 抗青枯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抗青9-1”

    何礼远;

    <正>抗青9-1是1989年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杂交组合实生籽后代中,经过10余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抗青枯病的新品种,于2005年12月由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品种审定,

    2007年06期 No.98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