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 马铃薯丰产植株光合产物日变规律的研究(一)——干物率及其日变化

    孙国琴;门福义;刘梦芸;徐建昉;

    马铃薯丰产砰体植株的叶片、茎秆、块茎的干物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始终低于一般群体,其日变化规律两群体相同,均表现昼高夜低的变化趋势,但茎秆和块茎不明显。全生育期,茎秆干物半始终低于叶片和块茎,叶片干物半生育前期高于块茎,生育后期低于块茎。叶片干物率的高低与植株长势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叶片干物率的高低是衡量植株生长状况和内部代谢强弱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1991年03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新型栽培种在实生种子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李文刚;巩秀峰;唐洪明;

    本文研究比较了马铃薯实生种子选育中,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利用的6类不同组合方式产生的杂种实生种子在群体生产力和一致性上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具有不同Neo-tubersum基因频率的实生种子,群体间生产力表现极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上,商品薯数量和小薯数量对构成群体产量均有极显著的作用;小薯数量的增加对提高群体的商品薯率有极显著的负作用,即块茎数量越多,块茎越小。后代商品薯率取决于S.tuberosum种质,而块茎数量主要由Neo-tuberosum决定,并找出其生产力表现的优先顺序。②S.tuberosum×Neo-tuberosum组合表现的一致性水平在株高、薯形、皮色和芽眼深浅等性状上与S.tuberosum自交群体相似,没有显著差异,是利用新型栽培种进行实生种子选育的最佳组合方式。

    1991年03期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块茎大小的分布——Ⅱ.块茎大小分布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谢从华;田恒林;陈耀华;

    本试验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分期调查了马铃薯主栽品种Mira和783-1在田间的块茎大小分布。结果证明,块茎生长发育期间其大小分布为一负指数曲线形式,并可用数学模型y=N(e~(-λbn~(-1))-e~(-λbn))来表示(式中y为块茎重量等级n的块茎个数,N为单位面积的块茎总数,λ为块茎平均重量的倒数,b为块茎重量等级的上限)。即在一个块茎群体中,块茎数目以30g以下的小块茎为多,随着重量级别的增加,其数目逐步减少。高密度增加了小块茎的数目及其比例从而导致块茎的平均重量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无显著差异。根据上述模型,块茎的大小分布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块茎总数及块茎平均重量这两个参数。由于种植密度与块茎数目、光能截获量与块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因此根据对块茎大小的需求,该模型可帮助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与收获晚期,来达到控制块茎大小的目的。

    1991年03期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不同种收期块茎作种的生物效应

    刘梦芸;门福义;

    用春种夏收和夏播秋收块茎作种,比春种秋收块茎作种的L_1代植株叶面积指数高、衰老晚、光合效率高,田间病株率减少56%,Y病毒带毒株率减少50%和97.5%,块茎增产6.9%和18.2%。夏播秋收块茎作种,表现了更高的优势。

    1991年03期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薯2号简介

    屈冬玉;

    <正> 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用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LT-2作母本,DTO-33作父本,1984年杂交,1985年从实生苗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85T-14-3。经1987~1989年3月北京区试,平均比对照东农303增产28.7%以上。一般在北京春季亩产2000公斤以上;秋季1000公斤左右。1990年由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推广品种并定名为“中薯2号”。

    1991年03期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几种农药对马铃薯生长期防病效果的初报

    李刚;刘汉文;刘天存;张翠梅;

    <正> 陕西北部及秦巴山区是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和马铃薯黄萎病(又称早死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严重发生区。两病田间植株发病时间皆为开花初期,流行需冷凉、潮湿条件,因而上述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年份也是黄萎病多发生年份。如1990年7月初在太白县调查,感病品种克新1号大田晚疫

    1991年03期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措施初探

    蒋武轩;王建生;梁金英;

    <正> 马铃薯是我区四大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最高面积达58万亩,是中、高山地区农民的主要食粮,具有“洋芋半年粮”之说。长期以来,在夺取高产方面主要以更新更换品种为提高单产的主要手段,而对高产栽培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以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的脱毒薯高产栽培技

    1991年03期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追施磷肥效果简报

    蔡继善;

    <正> 在马铃薯施用磷肥的研究上,以往的研究者对磷肥施作底肥和根外追施磷肥的研究较多,对磷肥用于马铃薯的追肥的报道却不多见。库克在1978年报道在每亩施用相当于69.4公斤过磷酸钙即土壤可溶性磷大于40ppm,仍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我国大面积马铃薯生产只将磷肥用于施作底肥。本文研究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追施磷肥的效果,以找到缓解供求平衡的途径。

    1991年03期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生物工程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戴朝曦;

    <正> 马铃薯无论在我国或者是世界上都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全世界1987年的种植面积约1817万公顷,总产量约28500万吨,我国的种植面积为258.9万公顷,占全世界的14.2%,居第二位,总产量为2668万吨,占9.4%,居第三位。我省马铃薯近年来的种植面积保持在28.67万公顷左右,居全国第二位,为仅次于小麦和玉

    1991年03期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实生种子在小凉山的利用

    朱锡义;

    <正> 1 前言马铃薯从19世纪40年代始被利用,至今已有1百多年的历史。恩格斯说过:“1847年由于晚疫病的传播引起的饥荒,使专吃或差不多专吃马铃薯的100万爱尔兰人死亡,使200万人逃亡海外”。当时马铃薯实生薯便成为救灾作物。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因灾年或战争造成马铃薯奇缺,人们不得不采

    1991年03期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陕北丘陵沟壑区旱梯田马铃薯氮肥经济用量初探

    杨进荣;刘星照;

    <正> 随着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用量随之增加,每亩耕地的活劳动及物化劳动投入愈来愈多。本研究旨在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探讨陕北丘陵沟壑区早梯田马铃薯生产中物化劳动化肥的投施量,降低劳动消耗,从中找出规律,建立氮肥投施的最佳方案,用尽量少的化肥投入,生产尽量多的产品。

    1991年03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谈我省马铃薯增产措施

    梁远发;

    <正> 我省马铃薯栽培面积约600万亩左右,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出于它不但具有全面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有较高的生产率。同时植株矮小,生长期短,产量形成速度快,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植,以充分发挥土地、光能的潜力。因而,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其单产量种植面积均有所上升,但就我省的现状分析,生产上仍有增产潜力可挖。

    1991年03期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28星瓢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熊杰;

    <正> 1 概述我县地处大巴山南麓,主产马铃薯。近几年的种植面积都在20万亩以上,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0.78%~34.5%,年产最高的达3238万公斤。农民对其有“半年粮”之称。马铃薯28星瓢虫自60年代发生以来遍布全县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尤以仁河、前河、坪坝河、庙坝河沿岸发生和危害较重。从1968年以来马铃薯28星瓢虫的危害十分严重,使马铃薯减产幅度很大,每年发生面积2.75~8.55万亩,损失产量折主粮7.1~45.5万公斤。

    1991年03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我省马铃薯的加工和利用的探讨

    宋国安;

    <正> 1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概述马铃薯营养成分全面,它含有淀粉、脂肪和蛋白等化学组成(见表1)。据测定含蛋白质、磷、铁、无机盐类、维生素B_1、B_2、B_6以及能分解产生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其蛋白质的质量比较好,最接近动物蛋白质。据科学工作者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1991年03期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联马铃薯育种现状与趋向

    王芳岫;

    <正> 苏联在1986~1990年和直到2000年期间在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都确定有马铃薯总产目标,育种家们要为实现规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育种家们要育成新的高产品种,重点是培育适合工业工艺化要求,并具有较强而稳定的抗病、抗虫性能,在特征上要利于工业加工处理。

    1991年03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北海道马铃薯育种简介

    曹敏建;

    <正> 日本北海道盛产马铃薯,特别是根钏(根室和钏路)地区气候冷凉,很适合马铃薯生长,被指定为日本马铃薯育种基地,主要由根钏农业试验场承担。 1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品质好,产量高,耐病虫害。各项目标规定的详细且明确,现将品质目标简介如下:

    1991年03期 18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太平洋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生产(第一部分)

    周士杰;

    <正> 马铃薯约在1840年引进法属玻里尼西亚。1860年白人殖民者把马铃薯带到斐济,直到1900年马铃薯才传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瓦努阿图,于1910年前引种新喀里多尼亚附近,大约于1630年传到西萨摩亚和汤加。几乎所有这些地方的马铃薯都是外国人带去的,因为他们在各个岛上,在特定的季节马铃薯会生长良好。

    1991年03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种株提早杀死薯秧对随后发芽、生理成熟和块茎产量的影响

    MABEL PANELO;D.O.CALDIZ;王萍;

    健康和高产种薯的生产与病毒病的控制以及其他栽培措施,如减缓块茎的生理成熟密切相关。在1983/1984,1984/1985和1985/1986这3季,将品种Bonaerens La Ballenera MAA种株提早杀死薯秧。收获后,种薯堆放贮藏在大田中,然后评价种薯的发芽能力、生理成熟和块茎产量。结果表明,提早杀死薯秧既不影响种薯的上述性状变化,又不降低所收获种薯的品质。

    1991年03期 190-19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