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 马铃薯丰产群体植株光合产物日变化规律的研究(三) 还原糖含量及其日变化

    门福义;刘梦芸;孙国琴;

    丰产群体和一般群株植株叶片和茎秆的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都随叶片光合作用的节奏有明显的昼高夜低的日变化规律。丰产群体植株块茎还原糖含量及日变化幅度,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间,明显高于一般群体,其含量有夜高昼低的日变化趋势,一般群体日变幅很小,无明显峰值。后期两群体日变化趋势相同,日变幅极小。全生育期两群体叶片还原糖含量呈递减趋势,茎秆和块茎呈抛物线形变化,且茎秆的含量和日变幅始终最高,其次是叶片,块茎最低。日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依次为叶片、茎秆和块茎,体现了马铃薯“源”、“流”、“库”代谢的协调关系。

    1991年02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种植密度与马铃薯块茎大小的分布 Ⅰ.密度与块茎生长的关系

    谢从华;陈耀华;田恒林;

    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主栽品种 Mira 和783-1各3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主茎数及块茎数目均增加,而块茎的平均重量及大中薯率则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光能截获量与植株干重、块茎干重和块茎的平均重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Mira 和783-1的光能转化系数分别为1.444克干重/兆焦和1.106克干重/兆焦。分配到块茎的干物质比率随着块茎的生长而增加,最终两品种的干物质转化率均为85%左右。而密度对各品种的光能转化率及块茎干重分配率均无显著影响。因此,种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上块茎数量的控制来影响块茎所获得的屯合产物的数量及块茎的生长发育。

    1991年02期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16 ]
  • 用胚挽救方法获得马铃薯种间杂种植株

    王蒂;冉毅东;戴朝曦;

    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马铃薯种间杂种幼胚,使得用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种间杂交种幼胚长成植株。只有杂交后10天以上的幼胚才能形成完整植株。较高浓度的庶糖培养及培养早期暗处理有利于幼胚发育。

    1991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7 ]
  • 马铃薯测土施用氮磷化肥的研究

    李永清;陈克刚;陈俊跚;

    <正> 1 前言应用土壤养分测定值来确定施肥量是国内外定量施肥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测土施肥研究工作多数集中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区及主要粮食作物,对生产条件较差地区及马铃薯的测土施肥技术研究甚少。笔者认为选用适宜的测土方法来确定马铃薯

    1991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对脱毒马铃薯8601~8613号新品种的种植观察及分析

    王义;

    <正> 我场年平均气温3.5℃,年平均降雨量379毫米,无霜期95~105天,积温2597℃。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山洪。1986年以来,我场主要种植了从荷兰引进的13个马铃薯新品种。为了弄清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特别是产量和退化速度,我们

    1991年02期 8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有机物料与氮磷化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金平;曾广骥;于凤芝;

    <正> 1986~1989年我们进行了有机物料与氮磷肥配施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试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991年02期 92-9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0 ]
  • 国内外马铃薯加工现状

    吴凯星;

    <正> 马铃薯是具有较大优势的粮菜作物,产量高,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在全世界粮食作物中它的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位居第四。马铃薯块茎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块茎含

    1991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1 ]
  • R.S.打破马铃薯休眠期效果观察

    李刚;刘汉文;刘常宏;

    <正> R.S.(Riudite Solution)是氯乙醇,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以一定比例混合之溶液,据报道它能成功地打破马铃薯的休眠期。美国主要将此用于冬季室内种薯带毒率检测的催芽,剂量为每公斤种薯1毫升。徐培文等首先引进 R.S.在我国进行了初步试

    1991年02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 ]
  • 马铃薯早熟品种的覆膜栽培试验

    王永;王成普;

    <正> 马铃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销售量约2000万公斤,畅销于京、津、唐、秦、东北等地。但我县以前种植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晚,影响下茬种植。虽产量高,但由于成熟晚,产值一直徘徊在亩产300~500元,为了解决经济效益低的局面,1990年我们进行了早熟品种东农

    1991年02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山西省马铃薯种薯的生产与管理

    陈久平;

    <正> 1 种薯的概念种薯应当是经过脱毒处理的、健康无病、大小均匀(生产上一般以100克左右为宜,繁殖基础种薯可以用更小的微型薯)的马铃薯块茎。

    1991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 ]
  • 兴山县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措施浅议

    李大森;

    <正>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位于北纬31°04′~31°34′,东径110°25′~111°06′之间,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差异大,属温凉多雨气候带,有利于发展马铃薯生产。且马铃薯是兴山县主要夏粮作物之一,总产占夏粮的一半,常年播种面积4000~4600

    1991年02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贫困山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探讨——从岩水乡发展马铃薯生产历史与现状引出的思考

    廖先德;廖玉林;梅德安;

    <正> 马铃薯是山区农民的主食,有“半年粮”之称。马铃薯的丰欠直接关系着山区农民吃饭的大问题,年丰吃饱饭,遭灾挨饥饿。岩水乡是四川开县特困山区乡之一。有农耕地10032亩,农业人均耕地1.1亩,农

    1991年02期 111-1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黑龙江省马铃薯低产因素与设想对策

    张畅;

    <正> 马铃薯是黑龙江省具有地方特色的作物之一。由于土壤气候条件适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故产块茎形大而质佳,尤宜于种用,深受省内外欢迎。从历史上就形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和种源基地,其生产日趋

    1991年02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8 ]
  • 马铃薯实生种子大小对其蛋白质和类脂物含量、发芽和吸涨的影响

    姜广虹;

    自然授粉作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1个品种 Kufri Jyoti 的实生种子(TPS-2)按大小分成4个等级。不同等级之间在百粒重、总蛋白、醇溶蛋白、总类脂物和磷酸类脂物含量上有明显的不同。大种子总蛋白、醇溶蛋白和碱溶蛋白含量(%干重)都比小种子高,并且发芽较快,发芽率最高。小种子总的类脂物、磷酸类脂物和水溶蛋白含量最低,水饱和时间最长,而且发芽最低。

    1991年02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试管马铃薯种质微型串薯形成及其长期保存研究

    S.Kwintkowski;梁远发;

    43份品种(系)及2份野生种材料的试管单节苗于3种温度条件下,在21个月的培养期中业已形成微型串薯,此期间在10℃条件下,即不再作培养基的添加仍能继续形成微型著,平均每节腋芽结薯3.3个,这种技术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将十分有用。

    1991年02期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马铃薯品种克新11号的选育

    张洪乃;李军;曹淑敏;李成军;

    <正> 近年头,随着马铃薯加工途径的增多,我省马铃薯也由食用作物,逐渐变为经济作物。根据这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进行适于食品加工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至1989年育成了高产、抗病、优良,适于加工用新

    1991年02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全国马铃薯主要优良品种(九)

    叶超林;

    <正> 鄂芋1号品种来源湖北省兴山县农科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株系号7621-12。1989年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推广。该品种1985~1987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比对照

    1991年02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世界各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

    高洪芬;

    <正>~~

    1991年02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