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梦芸;门福义;成慧娟;郭世英;李实;
马铃薯种薯芽龄(种薯萌芽时间)影响种薯的生理年龄。根据不同芽龄种薯芽条形态解剖,种薯生理变化及植株形态生理,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芽条发育程度,芽生长锥分化程度与芽龄大小成正相关,种薯内的生理变化、植株生长发育、生理兴衰变化、产量形成等与种薯芽条发育程度,特别是芽生长锥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芽条生长锥分化程度相近的种薯,具有相近的生理效应。
1990年04期 193-200+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李文芙;朱祥春;陈伊里;
自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的无性系中筛选出未感染PSTV和PVX,PVY,PLRV的无性系东农303-1做为基础材科,采用茎尖脱毒产生476个单株系试管苗。再经酶联免疫和反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源测定选出5个未感染X,Y,S,M,A,PLRV和PSTV的单株系做为生产无病毒小薯的原始材科。利用培养皿繁殖由瓶苗剪段扦插苗,并连续剪插顶腋芽快速生产无病毒小薯。在低温冷藏箱内(3~5℃)保存无病毒小薯,控制块茎休眠保证按时播种。在哈尔滨地区利用防虫温室生产无病毒小薯的最适时期为3~5月和9~11月。每年在防虫温室(240m~2)内可生产10万至15万个无病毒小薯。根据有翅桃蚜飞迁测报,采用保护地栽培可实现春秋两季栽培早熟品种的无病毒小薯生产原种的良种繁育体系。
1990年04期 201-20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7 ] - 张颙;陈廷芳;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马铃薯的诱导因子,得到薯块数(y_1)、薯块重(y_2),2个国标函数分别与光照强度(x_1)、CCC浓度(x_2)和BAP浓度(x_3)三项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3个因素对于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光照强度的强弱影响作用最大,BAP和CCC浓度略次之。通过计算机摸拟筛选,得出最优组配为:黑暗条件下,MS+500~700 ppm CCC+3~5 ppm BAP。
1990年04期 206-20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74 ] - 林长春;
<正> 1 前言马铃薯块茎的顶端优势早已有很多人报导,并且已在生产中应用,但是茎尖优势的研究却很少,特别是如何利用的研究更少,作者研究的目的想找到一个比单节扦插(目前认为是繁殖倍数最高的方法)繁殖效果更好的方法,使脱毒薯繁殖速度加快,降低脱毒薯的生产成本。
1990年04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李军;滕丽伟;
<正> 1 前言种植马铃薯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高产,优质的块茎,而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高低往往决定于地上部的生长和地下部结薯的好坏。因此,十分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马铃薯植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同时也可做丰产栽培的标准长相、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1990年04期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8 ] - 潘连公;
<正> 在确定马铃薯重要产量构成因子和提高杂交后代选择效率方面,国内外利用遗传相关和遗传通径系数的研究报道已不少见,但多侧重于普遍规律的研究,而对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的相互联系研究较少;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马铃薯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进行关联度分析,旨在确定组合的各性状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该组合的后代选择模式,以期提高选择效果。
1990年04期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陈丰民;付建和;郑铁军;解惠光;
<正> 1986~1989年4年的土培、田间试验及多点示范,研究了马铃薯施用稀土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施用技术及生理作用。 1 马铃薯施用稀土元素的效果与效益 1.1 盆栽试验于1987~198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网室中进行,供试品种为克新2号脱毒种薯。1987年设5个处理:①稀土拌种35克/亩;②稀土拌种70克/亩;③喷施稀土50克/亩;④喷施稀土100克/亩;⑤对照。喷施时间为开花始期,每亩用
1990年04期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李吉荣;
<正> 马铃薯在我国不同地区也叫洋芋、土豆、山药蛋。它不仅含有大量的淀粉,而且还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B及维生素C,是一种人们喜爱的粮菜兼用作物。在国外,人们也称它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二大生产国,但在综合利用方面较单一,除按传统的办法鲜食外,加工利用仅局限在一些酒类及淀粉、粉丝之类。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和大的差距。因此,马铃薯的综合利用的研究
1990年04期 228-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 ] - 张宗宁;
<正> 马铃薯秋播复壮是我县山区农民的传统经验,长期以来,在生产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80年代初,秋播面积达两万亩以上,产量达千万公斤左右,除部分供食用外,大部分留作种用。近年来,马铃薯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单产由80年代初期的500公斤以上降到350公斤以下,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自然因素外,不注重保种措施,特别是秋播复壮措施,这是品种严重退化、单产降低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作了秋播复壮试验,
1990年04期 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成玉富;
<正> 马铃薯在江浙一带栽培,作为蔬菜供心市场,对增加伏缺期期间蔬菜供应起调节作用,收获供应期多在北方马铃薯收获南运之前,经济效益较高,因而菜农种植比较广泛。但是由于莱区土壤肥力水平较高,马铃薯栽植密度较大,加上南方马铃薯生长期间雨水多,光照不足,温度高,湿度大,常使马铃薯植株徒长,光合产物向块茎运转推迟,分配减少。又由于梅雨天气的影响,马铃薯必须在6月10日之前收完,徒长植株生育期迟,就不能充分发挥产量潜力。
1990年04期 234+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顾质彬;王小云;张林度;
<正> 无锡市位于长江下游、苏南太湖地区,是马铃薯生产二季作区。市郊春种夏收的马铃薯,一年一熟,块茎作为蔬菜鲜食。 80年代初,选用克新1号为主栽品种,但该品种生长期120天,产量较高且稳定,块茎圆整,皮白肉白,唯食味欠佳。为适应市场对优质商品及增添5月淡季的菜品种需求,有必要引进早熟品种,配套生产。 1988年秋引进东农303种薯50吨。集中于广益乡,同时在郊区其它3个乡设点示范。实际效果市场适销、效益较高。 1989年秋,又从东北农学院调种50吨,现将生产应用情况列述于后。
1990年04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唐俊卿;
<正> 辽宁省昌图县大洼乡退休教师刘治山栽培马铃薯十几年,年年高产,最高亩产为4043公斤。被人们称为栽培马铃薯的“土专家”、“昌北土豆王”。丰县、铁岭等地的农民从刘治山处调种栽培后,亩产在2500~3000公斤,最高亩产为4000公斤。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刘治山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防退化和自留种方面值得借鉴,现介绍如下。
1990年04期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张洪乃;
<正> 1 研究机构概况波兰马铃薯主要研究机构是波兰马铃薯科学研究所及其所属的一些研究分所、实验室和试验站。波兰马铃薯研究所设在包宁(BONIN)镇。该所设有5个研究处: 1.1 马铃薯育种研究处有所属试验站3个,分别设在包宁、扎马尔杰(ZAMARTE)和斯特·奥里斯诺(ST.OLESNO)。
1990年04期 238-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屈冬钰;
<正> 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截至1989年1月17日下午3时发布的简报,美国贮存的马铃薯达77.8亿公斤,比1988年同期下降12%,比1987年同期下降5%。据报道,15个马铃薯主产州的农民和其它贮存者手中拥有57%的秋收马铃薯,而1988年同期是59%(见表1)。库存马铃薯中2%是红皮,15%是白皮,83%是黄皮(表2)。这说明美国马铃薯市场仍以黄皮为主。到1989年1月1日东部3个州贮存
1990年04期 24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韩光勋;李晓兰;
<正>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它在许多国家的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种植面积以欧洲为较多。从1987年的统计资料看,世界各国的种植面积以苏联为最大,中国次之,以下依次为波兰、印度、美国、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家。近年来,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趋于减少。1976~1980年平均年种植面积为1929.6万公顷,比1972~1975年平均年种植面积2222.3万公顷减少13.2%,到1987年种植面积为1825.0万公
1990年04期 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叶飞;
<正> 1 绪言第三世界国家的马铃薯种薯生产计划,可以根据对品种的需要而划分成性质不同的两类:一类是利用欧洲的或北美的品种,一类是利用当地的品种。利用当地原有品种或andifena改良型的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国家,仅仅因为他们不能进口种薯才发展了种薯生产计划。有着重要育种计划的印度,在本世纪的50年代就选育了它自己的品种。其他的许多国家种植的“当地品种”已有若干时间了,或者是19世纪的引进品种,或者是从当地育种计划获得的品种。
1990年04期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王岫芳;
<正> 马铃薯是16世纪末由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传入印度。当时印度尚在英国统治之下,新德里农业研究所的西姆拉(Simla)马铃薯育种站于1935年开始组织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1941年印度独立以后,人们认识到马铃薯在他本国的潜力。1949年建立了联邦中央马铃薯研究所(CPRI)。现在已是是印度联邦作物研究机构中最大的一个科研单位。西姆拉马铃薯育种站建立以前,马铃薯改良工作仅限于引进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品种进行试验,马铃薯育种站成立以后,首
1990年04期 245+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姜润田;刘佩兰;李威;
<正> 吉林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20~140万亩,80%种植中晚熟品种。马铃薯是北方城乡居民秋、冬、春三季无农药残毒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贮藏和食用期长达8~9个月。同时,中晚熟土豆又是我省加工制粉面、粉条(丝)的主要原料。培育出高产、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的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对发展我省马铃薯生产、满足人民生活对品质的要求,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990年04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崔杏春;靳福;吴焕章;
<正> 马铃薯新品种郑薯5,6号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继郑薯2,3,4号之后,新近育出的优良品种。这两个品种均具有早熟、产量高,薯块大,休眠期短,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表皮光滑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 选育经过郑薯5,6号,原代号为8424混20、8424混4,是我室以高原7号作母本,762—93作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1983年杂交花125朵,座果36个。1984年春季经过浸种催芽在温室播种实生籽2580粒,从中
1990年04期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叶超林;
<正> 呼薯4号品种来源内蒙呼盟农科所1973年用白头翁作母本和长薯4号作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7402—17。1987年经内蒙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推广。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58厘米。茎粗壮,分枝少。叶色淡绿,花冠淡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性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整齐;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中等,食味好,淀粉含量15.4%。生育期70~75天,幼苗期较
1990年04期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正>~~
1990年04期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