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 马铃薯近缘栽培种种间杂种块茎还原糖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研究

    严凤喜;李景华;

    本试验采用6个母本与5个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0个杂交组合,并产生无性一代。无性一代块茎还原糖和干物质含量的研究结果如下:(1)两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31%和18%;(2)通过选择淀粉、产量来间接选择干物质含量具有较大可能性;(3)从T×N类型的杂交组合中选育低还原糖及高干物质含量的品种不会很困准;(4)T8024和N2176对于选育低还原糖及高干物质含量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1988年04期 19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植株性状遗传相关及遗传通径系数分析

    金黎平;朱明凯;程天庆;

    本文对马铃薯的重要性状作了遗传参数估算和遗传相关分析,并对单株生产力、生育期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块茎重、单株薯块数、单株茎数、茎粗和商品薯率是重要的产量因子,在马铃薯育种中进行综合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988年04期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实生种子活力的研究

    蒙美莲;门福义;刘梦芸;

    本试验以贮藏不同年限的马铃薯实生种子为材料,对其活力和反映活力状况的若干生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从种子活力的角度测定了种子的实用价值。主要结果是:马铃薯实生种子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渐趋降低,幼苗生长速度减慢;砂培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比普通发芽试验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更能确切地反映种子的活力;随着种子活力的下降,其内部的脂肪酸价升高,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活力高的实生种子,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较活力低的实生种子数量多,颜色深,酯酶同工酶亦有相似的结果;同薯8号和克疫两品种的实生种子活力下降的速度不同,前者慢、后者快;马铃薯实生种子在一般室内温湿度贮藏条件下,经8年或更长时间贮藏后,仍具有种用价值,可作播种材料;马铃薯实生种子活力的测定,采用活力指数或发芽指数较其它生态指标更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脂肪酸价和相对电导率作为活力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劣变速度快的实生种子是灵敏而适用的。

    1988年04期 208-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鉴定与提纯

    王人元;吕文清;

    自东北农学院育种试验地的马铃薯植株上所分离的14个具有卷叶症状的病毒标样经生物鉴定、蚜传特性、粒体形态和血清反应等鉴定均为PLRV。分离物85-1在曼陀罗上繁殖,经PEG沉淀,两次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后的得毒率为0.1mg/kg材料。提纯材料以接种后4~6周的曼陀罗最好。

    1988年04期 216-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的研究

    霍茂林;

    <正> 马铃薯是我区较为古老的农作物之一。由于实生种子的分离问题,历来均采用传统的无性躯体(块茎)年复一年地播种、收获、保存种质资源,既费工又不能保证其质量和数量,还常受自然灾害和各种病虫害的

    1988年04期 22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茎尖脱毒种薯技术的改进

    裴荣信;

    <正> 一、引言马铃薯是我省太行、吕梁东西两山和塞外高寒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严重危害。据我所60年代和近期的调查鉴面积达400万亩左右。据统计,雁北主产区13县1971、1979年的平均亩产仅495.5公斤。造成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铃薯病毒病的定,我省马铃薯病毒病的类型主要有

    1988年04期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叶面喷施三碘苯甲酸生长素试验初报

    史好新;陈文鑫;李景武;

    <正> 界首县栽培马铃薯已有50年的历史,仅限于县城附近,面积不大。界首县马铃薯良种场自1956年建场以来,栽培面积很不稳定,随着产量的变化,品种的变换与退化为害,时起时落,有高潮,有低潮。加之科技水平不高,成为限制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的

    1988年04期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整薯短壮芽秋播保种的研究

    蒲中荣;

    <正> 前言马铃薯秋播留种能减缓退化,提高产量,这是科学实验和大田生产证实了的。但是,农民很少采用秋薯留种,主要是秋季无霜期短,特别是中高山区春薯收获迟,秋直播发芽慢,出苗迟,烂薯多,缺苗重,浸种

    1988年04期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马铃薯生产现状及种薯问题的探讨

    黄新碧;

    <正> 一、广东马铃薯生产情况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用途广、生育期短、产量高的优点。其性喜冷凉,适宜于广东省冬春季节生长。广东中部冬春气候条件,从11月至3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33℃~19.6℃,结薯期间(11~12月)5~10厘米

    1988年04期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巫山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设想

    谢朝廷;

    <正> 一、生产现状和问题马铃薯是巫山的主要小春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玉米而居第二位。1987年,马铃薯种植25.91万亩,单产137公斤/亩(折粮),总产3549万公斤,各项指标分别比1949年增长2.01倍、2.04倍、9.23

    1988年04期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留种田

    陈久平;

    <正> 一、建立留种田的必要性首先,马铃薯脱毒以后生长期显著延长,植株生长十分幼嫩健壮,许多传毒媒介昆虫也喜欢取食,所以不建立很好的留种田,不实行留种保种措施,是很难保证多年不退化的;其次,脱毒以后虽然一些原有的

    1988年04期 237+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薯高产栽培技术

    唐承辉;肖苏林;王自同;

    <正> 双薯栽培,即利用马铃薯植株较小、生育期短,喜冷凉气候的特点,于立春前后在准备栽扦春山芋的垄背上,排马铃薯种,在马铃薯收获前30~40天再栽春山芋。这种栽培方法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1988年04期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在北京市延庆县试种结果

    朱润石;康立军;陈伊里;刘敏颂;

    <正> 马铃薯极早熟品种东农303的特点是:早熟,块茎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食味优良。自1980年始由黑龙江先后向香港、新加坡出口鲜薯。目前在我国东北、内蒙、华北、华东、福建和广东等地均有种植。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于1988年春自东北农学院引入东农303一级良种5000公斤,分别在延庆县东关村和小营村两个基点进

    1988年04期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马铃薯的良种繁育体系

    门福义;

    <正> 1986年11月至1987年8月,笔者对日本北海道等地马铃薯生产、科研、贮藏、加工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学习。现就日本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简介如下:日本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是从1938年开始建立,由国家投资作为道、府、县的财

    1988年04期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金线虫检疫问题

    尹淦镠;

    <正> 马铃薯金线虫的学名为马铃薯胞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马铃薯检疫性病原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寄生物,扩散决,分布广。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为了预防该病原线虫传入我国,很有必要加强国际检疫,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

    1988年04期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阿尔伯达马铃薯黑胫病的侵染及其防治

    王岫芳;

    <正> 一、病源菌的侵染径路马铃薯黑胫病是由苗前黑胫病(软腐病)菌引起。据观察,早期症状较为隐蔽。随着病株的发育,表现症状为生长迟缓,叶片退绿(变黄)并发黑,地下茎湿润有粘性,呈黑色,随之整株死掉。

    1988年04期 250+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氮的种类、施用量及施肥方法对马铃薯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

    U.C.Sharma;杨晓光;

    在两年的试验中,以品种Kufri Chandramukhi作试材,施用硫酸铵比施用尿素显著高产,并且块茎和秸秆对N的吸收也高。硫酸铵沟内穴施比撒施效果好,而尿素则呈相反趋势。N的种类以及施用方法不影响植株的含N量。叶片、块茎和秸秆中的含N量与产量高度相关,当穴施尿素时施用量超过60公斤N/公顷能降低出苗率,但当撒施时此效果可大大降低。每公顷施N130公斤,硫酸铵的利用率为55%,而尿素则是43%。

    1988年04期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马铃薯主要优良品种(六)

    叶超林;

    <正> 克新7号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用克新2号作母本,292—20作父本,1970年杂交育成。原株系号754。1978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推

    1988年04期 25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