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 对我国近期马铃薯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设想

    滕宗璠;吴国林;李景华;陈伊里;

    发展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战略思想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力求使总产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和满足食用、加工、发展畜牧业及出口创汇等需要相适应。到本世纪末,马铃薯生产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单产达到1500公斤,调整马铃薯的用途比例,实现总产值翻两番。基本战略措施是:合理调整马铃薯生产布局,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加强种薯、商品薯及加工薯基地建设;采取集约化栽培技术措施;对生产上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研究,组织攻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9项促进马铃薯科学技术发展的课题。

    1988年03期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荷兰早熟马铃薯品种简介(一)

    <正> 阿尔克玛丽亚(Alcmaria)品种来源:Sirtema×Saskia×6673-20×Furore特征特性:茎少粗壮,早期呈分散状,叶腋处为深紫色。叶大,深绿色,有光泽,呈下垂状;初生小叶大而宽,次生小叶大且多。花序大而多。花紫红色。块茎长卵圆

    1988年03期 135+165+17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14C 同化物的运转和分配

    蒋先明;卢育华;刘世琦;

    本文研究了早熟品种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14)C 同化物的运转分配,发现同化物首先用来满足叶自身建设和维持活动需要,前者占70%以上,后者占23~29%,剩余量才分配给其它器官。主茎叶(16片)建成前主要流向茎叶,占54%以上,其次块茎,根系只占3%以下,主茎建成后,则主要流向块茎,占55%以上,甚至贮存在茎叶中的同化物也被运往块茎,数量多达20%以上。对~(14)C 同化物的竞争力,茎叶始终处于优势,块茎的竞争力只能到结薯盛期才能与茎叶相当,根系竞争力最弱,且随着植株生长进程而日益削弱。最后讨论了马铃薯生长时期的划分、各期的形态标志及相应的合理栽培技术措施。

    1988年03期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强;

    1979~1984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黑土地区气象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与传统习惯的切块播种相比,6年期间平产出现频率为2次,一般年份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增产9~12%,在春旱严重的1980年,整薯播种表现出非常突出的抗旱保苗效果。在群体叶面积发展进程上,整薯播种表现早发早衰,切块播种晚发晚表,一般年份光合势前者比后者高9.6%,春旱严重的1980年高82.8%。块茎商品率以112.5克为准时,6年平均整薯播种为74.1%,切块播种为80.0%,两者相差5.9%;以50克为准时,整薯播种为97.3%,切块播种为98.2%,两者相差0.9%。

    1988年03期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2个马铃薯品种(系)的模糊聚类分析

    严凤喜;王凤义;陈伊里;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对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分类。聚类过程为:计算相似矩阵■取幂,至■,得到模糊等价关系■;选取适当的λ进行聚类。本文的相似系数聚类结果表明,普通栽培种与新型栽培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模糊聚类在马铃薯品种(系)分类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988年03期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品种(系)的稳产性分析方法

    王孟孟;

    <正> 一、前言作物的产量是品种(基因)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表现。一个优良品种必须具备高产、稳产和对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好的特性。本文以 S.A.Eborhart 和 W.L.Russell(1966年)提出的估计品种稳定性参数模式 y_(ij)=μ_i+β_iI_j+δ_(ij),具体为①b_i=∑y_(ij)I_j/∑I_j~2(环境作用下的回归系数)估

    1988年03期 155-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抗癌肿病品种比较试验

    陈永康;江式富;李世才;赵祖新;袁德厚;

    <正>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 endobioticum(schilb.)perc]主要随病薯病土传播,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严重病害,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我国尚无本病的发手记载,1954年被定为禁止从国外传入的植物检疫对象,

    1988年03期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日本北海道马铃薯生产现状看内蒙古马铃薯发展前景

    门福义;

    <正> 1986年11月至1987年8月,我们对日本北海道马铃薯生产、科研、贮藏和加工等进行了全面地考察和学习。现就考察和学习中受到的启发,结合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具体情况,讨论几个问题。

    1988年03期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的马铃薯组织培养与病毒鉴定技术

    滕雨伟;

    <正> 我于1987年7月2日至12月28日赴加拿大进行马铃薯组织培养与病毒鉴定技术研修。接受研修的主要单位是新布伦瑞克省(NewBrunswick)(以下简称布省)省会的费雷德里克顿(Fredericton)研究站。这个研究站隶属加拿大农部,是全国马铃薯研究中

    1988年03期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阴山北部丘陵区的马铃薯生产

    杨海鹰;傅晓峰;

    <正> 马铃薯在我国是一个全国性的作物。马铃薯与各主产区的自然气候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与其原产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及其生育特性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马铃薯生育特性与自然气候特点的相关性,对于当前农业生产中马铃薯的合理布局和丰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1988年03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管理保证脱毒种薯质量

    阎凤翘;牛爱国;

    <正> 1978年以来,我场在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工作的同时,认真加强种薯的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脱毒种薯韵质量。一、加强基础建设脱毒种薯繁殖生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实现脱毒种薯投入生产,我场从1978年开始,相继建成脱毒苗培养室、化验

    1988年03期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如何保持洼康无病马铃薯原种质量的讨论

    王义;

    <正> 国内外农业科技人员一致认为,马铃薯种薯生产的主要指标有3个,即健康无病、大小适中、一定产量。其中,健康无病是这3个指标的中心(重点)。也就是说,在马铃薯种薯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为此,对如何保持健康无病的马铃薯原种质量这一问题讨论如下。

    1988年03期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n配子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续)

    屈东钰;程天庆;

    <正> ~~

    1988年03期 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马铃薯可育联会消失突变体产生的第一次分裂重组配子

    M.S.Ramanna;王凤义;

    已经发现二倍体马铃薯(2n=2x=24)联会消失突变体可以相当高的频率产生能育的2n 花粉粒。可以认为这样的2n 花粉粒是通过整个染色体组均衡分裂产生的,所以是第一次减数分裂重组(FDR)的产物。在联会销失突变体中,第二次减数分裂重组(SDR)配子的染色体数不平衡,导致其败育,所以可育的2n 配子就构成了一个同型的 FDR 配子群体。在6个杂交组织的306个后代个体中,发现了76个联会消失突变体,其中有23个花粉育性超过了20%。一些这样可育的突变体已成功地用作父本材料。几乎所有可育突变体均来自其双亲都可产生2n 配子的组合。另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以正常亲本(只产生 n 花粉)与2n 花粉亲本的组合中,几乎所有突变体或是雄性不育,或是花粉育性低于20%。已经发现联会消失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减数分裂核重组的遗传机制还不清楚。尽管在育种上应用联会消失基因有一定困难,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1988年03期 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