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

Chinese Potato Journal

  • 马铃薯近缘栽培种种间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研究

    冉毅东;李景华;

    本试验用新型栽培种(A)、普通栽培种(T)和能产生2n花粉(FDR)的二倍体杂种(D)以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种并产生5个杂种群体(TA、TD、AD、AA及TT).这些群体的无性系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对总产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在5个群体中,TA群体在产量和单株块茎数上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其超过中亲值平均分别为15.18和26.51%.在群体平均产量上TA显著地高于TD、AD、TT和AA;在其它产量构成性状及经济性状上超过或与这4个群体无差异.种间杂种TD和AD的产量等性状在以中亲值为比较的杂种优势上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并与TA无差异甚至高于TA,但在实际群体产量上都低于其四倍体亲本的均值,甚至与种内品种间杂种TT和AA无显著差异.AD除在产量和平均块茎重的优势高于TD外,其它性状无差异.相同杂交组合其实生苗世代与无性一代在产量、淀粉含量和单株块茎数上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在实生薯利用中以组合为单位的群体选择是有效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马铃薯单株产量和平均块茎重在亲本选配中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同等重要的,而在单株块茎数和淀粉含量上以一般配合力为主.

    1988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高产群体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学模型

    王林萍;门福义;刘梦芸;

    本试验以乌盟地区主栽品种紫花白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采用通径分析及数学模拟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密度X_1与中薯重率X_7,其次是每株块茎重X_3和大薯重率X_4,无论是相关系数或通径系数或决定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516.4685+803.9325x_1+3.5125x_3+6.26x_4+13.775x_7

    1988年01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敬告读者

    本刊编辑部;

    <正> 本刊是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东北农学院、黑龙江农科院和内蒙古农科院联合主办的国内独家马铃薯专业科学技术刊物.现为限国内发行,拟于一九八八年下半年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1988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生苗世代测定和筛选马铃薯高淀粉材料方法探讨

    刘淑华;许东河;姜兴亚;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实生苗世代准确测定和筛选高淀粉材料的有效方法——株系系统测定筛选法.此法通过对实生苗单株块茎淀粉含量的系统测定和统计,得到单株块茎淀粉含量的平均数、变异幅度和上下限,最后以所得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准确筛选高淀粉材料.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

    1988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微型化生产和微型薯应用

    曲仁山;高静;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微型化生产的技术关键在于控制植株个体生长;而其首要条件是种苗基础和营养水平.利用普通日光温室,在瓶苗假植或使用已有的微型薯育苗的基础上,采取砂床剪枝扦插和高密度少肥栽培生产微型薯,比移栽瓶苗或直播微型薯的办法更好.即在剪枝扦插后40天收获,平均获得单薯重1~5克的微型薯个数占总数的(76.0~91.6%,最高达100%.单薯重1克以上的4个规格1~3克、大于3克、大于5克、大于10克)微型薯直播亩产达1806~2194公斤,接近或超过大薯切块直播(1962公斤/亩),但4个规格微型薯的含量不呈规律性差异.单薯重小于1克的微型薯育苗移栽亩产达2299公斤,略高于大规格微型薯直播产量.但考虑其利用价值,将单薯重小于1克的微型薯作为脱毒原原种微型化生产的基础种苗使用更合适.

    1988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采用循环掰芽无土育苗法加速脱毒薯的繁殖

    徐淑琴;周颖;

    <正> 引言马铃薯茎尖脱毒后经网室生产出的原原种数量有限,加快其繁殖速度,扩大繁殖倍数,是将脱毒薯尽快用于生产的关键.1983年,我们采用纸钵育苗.此法需要大量的马粪、床土、信封、木料、塑料等,投资较大.又因早春地温低,出芽慢,影响繁殖速度.1985年,我们采用电热线控温循环掰芽的无土育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88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小薯种用效果的研究

    赵生;曲福亭;王立祥;李永林;刘克复;

    <正> 一、前言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我们逐步对马铃薯小薯的种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本试验研究了利用小薯作为种薯,以解决种薯不足,有利保种,加速扩繁,并通过一定的补助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摸索小薯作种,探讨50克以下小整薯的实用效果,我们从1979~1981年在海城县腾鳌镇永安科研队做了不同小薯对比及其有关主要因素的栽培试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三年来试验结果表明:10~40克的无病小薯作种经济效果好,可以省种50~70%,提高产量9.7~39%,其中以10克小薯最经济,比切块增产21.4%.

    1988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健壮整薯秋播试验

    李万先;

    <正> 发展秋马铃薯生产,对我省冬季农业和旱地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产粮菜,就地留种和防止退化. 秋马铃薯播种时,通常为了打破种薯的休眠期和节约用种,进行切块催芽.这一技术措施与我省品种、病害和八九月的高温干旱气候不相适应,往往引起病害大发生,造成烂种缺掩而严重减产,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有的甚至绝产.多年来,防病保苗

    1988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林长春;韩福利;

    <正> 一、前言马铃薯晚疫病在我省经常发生,尤其是多雨潮湿年份发生更为严重,对不抗病品种危害很大.发生轻的年份减产20~30%,发生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此外,还可使块茎在田间、预贮期和贮藏期间发生腐烂,而且第二年用病薯作种时,幼苗长势缓慢或发生烂种,造成缺苗断条,导致减产.此病对夏播马铃薯危害更大,一般减产50%以上,致使不抗病的品种不能夏播留种.晚疫病是影响我省马铃薯产量提高和块茎品质改善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须尽快研究解决.

    1988年01期 33-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早收留种对渭薯1号种性的影响

    邱瑞林;年永录;

    <正> 前言在马铃薯生产中,由于进行块茎无性繁殖,易受病毒、病菌的浸染,尤其是马铃薯感染病毒后,可在块茎中逐代累加.在一般情况下,是块茎无性繁殖,因而没有自身摒除病毒的能力.随着病毒的积累,病毒病代代加重,引起种性衰退,产量锐减,直至失去种用价值. 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表明,马铃薯早收留种能复壮种性,提高后代生活力和相对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早收时间上,贵州郭麟书研究认为,在该省海拔2200米地区以终花期留种为宜.但是,早收留种在我省(尤其在

    1988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充分利用自然优势 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

    于纪祯;

    <正> 呼伦贝尔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气候冷凉,雨量充沛,为发展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高海拔,高纬度,有利于马铃薯开花结实,是减少病虫害发生,防止种性退化的天然屏障,具有进行杂交育种、良种繁育良好的生态条件. 其一,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年平均温度-5~5℃,最高、最低温度为37.5℃和-39.2℃,≥10℃活动积温为1900~2400℃,≥5℃积温为1700~2618℃.日照时数2500~3100小时.6、7、8月≥10℃为

    1988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在我县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措施

    张宗宁;

    <正> 一、马铃薯在我县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马铃薯是川边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放后,我县马铃薯生产发展很快.1949年全县播种面积为8.62万亩,总产386万公斤,1985年发展到28.3万亩,总产达到4054.5万公斤,36年面积增长了2.9倍,产量增长了9.5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5.4倍. 1985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的22.4%,占小春粮食作物面积的58.9%,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产量的21.7%,占小春粮食作物产量的61.7%,农业人均83.5公斤.

    1988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挥马铃薯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吴德荣;

    <正> 我县马铃薯的栽培始于明朝,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不论播种面积、产量和质量都名列全省各县之首,是我县一大特产,也是一大优势. 一、得天独厚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冬春多晴少雨,夏秋潮湿多雨”和“雨热同季”的气候特

    1988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浅见

    杨艾茹;暴成光;

    <正> 近年来,我国各地应用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生产种薯有了很大发展,全国已有23个省、市的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种薯脱毒技术已由过去试验研究发展到目前在生产上大量应用的阶段,如黑龙江省的讷河县和克山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察右后族、河北省的张北县等已基本普及,并成为各省的脱毒种薯重要生产基地.目前,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等省,不但能满足本省需要,还能以较大的数量支援其他省市,这就大大促进了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1988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理地区马铃薯种植区划及发展方向探讨

    杨宗;

    <正> 一、概况大理市位于缜西低纬高原地带,具有冬干夏湿、四季如春、冬暖夏凉的温凉气候特点.最冷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8.7℃;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0.1℃;年平均气温15.1℃;历年极端最高温低于36℃;极端最低温高于-4℃.光照强,光质好,全年日照时数为2274.7小时.年降雨量为1078.9毫米.土壤熟化程度高,耕层深,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6左右,为发展四季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988年01期 46-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第四次全国马铃薯考察报告

    <正> 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继西北、华北、中原及西南片考察之后,1987年对华北片进行了考察.考察组从7月22日至8月10日,先后考察了本溪市马铃薯所、吉林省原种场、吉林省蔬菜所、东北农学院、呼兰县富强村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阿城原种场、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所、克山县第二良种场、克山县宾河乡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马铃薯原种场、呼盟农科所、满州里良种场、呼盟种子公司、扎兰屯种子公司繁殖基地.

    1988年0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的种薯生产及病害防护

    苏亚庆;

    <正> 加拿大是世界马铃薯种薯主要出口国之一,每年要向20多个国家出口种薯.出口数量仅次于荷兰,居世界第二位.加拿大对马铃薯种薯生产和病害防护是非常重视的,有一套完整的种薯繁殖体系和非常严格的病害防护措施. 新布瑞克省(New Brunswick)和爱德华王子岛(Prinee Edwardls lsland)是加拿大两个最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

    1988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铃薯的生理营养与施肥

    大崎亥佐雄;滕丽雅;

    <正> 一、前言北海道的生育期很短,即使生育盛期的夏季也常遭遇低温冷害,粮食作物遭受冷害的频率较高,成为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因素.但根菜类作物则较耐低温,1983年,曾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大冷害,马铃薯还是获得了与常年相似的产量. 在低温气候条件下,马铃薯也能获得高

    1988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 ]
  • 马铃薯实生种子拌上直播法研究

    失泽佐太郎;水井和夫;狩野良昭;于广健;宋亚平;

    <正> 为使马铃薯实生种子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作者以前曾对温度、药品处理、种子贮藏期与发芽的关系及实生种子的块茎生产力等问题进行过研究.实生种子播种一般采用直播法与移植法,直播情况下不易获得最适发芽条件,因马铃薯实生种子小,覆土厚度对出苗影响很大,故一般倾向于移栽法.本试验是将实生种子与蒸气灭菌的床土混合,并在温箱中催芽(确保发芽整齐),然后播种.此法省去了覆土工序,称为拌土直播法.

    1988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马铃薯主要优良品种(四)

    叶超林;

    <正> 川芋56 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36-150”作母本和“燕子”作父本1978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71-56.1981~1982年参加省区试,表现增产,较对照“疫不加”增产24~79%,1985年在四川省什郊县云华乡28.5亩示范田,平均亩产1100公斤,比对照“疫不加”每亩735公斤多收365公斤,增产50%.该品种一般亩产1000多公斤,高的

    1988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